近日,2023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首場大型活動——第三屆中國工業軟件大會,在重慶渝中區開幕。本屆大會延續首屆“壯大工業軟件 深化數字轉型”脈絡,緊扣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要求,圍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萬億級產業發展需求,以“軟件創新制造 智能網聯未來”為主題,同時設置“工業軟件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工業軟件賦能汽車企業數智化轉型”等主題論壇,多維彰顯重慶辨識度。
現場簽約12個重點項目,涉及質量云平臺、智慧商圈、互聯裝備等領域,簽約金額77.2億元。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我國工業軟件產業已駛入快車道,加速推動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中國工業軟件行業將步入“工業云”階段。國內工業軟件發展大概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軟件本身的發展階段,在純軟件階段,國外企業稱霸市場;第二,是軟件的協同應用階段,在這個階段,業務流程進行串通和優化。國內廠商開始加快發展步伐,逐步追趕國外廠商;第三個階段是“工業云”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軟件不再是單一的軟件,而是集成多種軟件,并提供“軟件+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目前目前我國正處在工業軟件協同應用末期“工業云”前期之間,但國內廠商整體尚未能在技術與服務水平上超越國際巨頭。
國產工業軟件份額有待提升。根據工信部運行局數據,5%的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為國產產品,國產可用的研發設計類產品主要應用于工業機理簡單、系統功能單一、行業復雜度低的領域;生產制造類國產工業軟件占據50%的國內市場,在部分領域已經具備一定實力,涌現了上海寶信、和利時、浙大中控等行業領軍企業,但在高端市場中還不占優勢。經營管理類國產軟件占有國內70%的市場份額,但高端市場領域仍以SAP、Oracle為主。
預計未來持續增長。近年來,以美國、德國和中國為首的制造業大國在工業互聯網標準方面紛紛根據自身優勢提出標準體系的建設方案。美國以工業互聯網聯盟IIC為主體,由GE聯合AT&T、思科、IBM和英特爾等廠商,以參考架構、測試床、應用案例為關鍵工作抓手,通過企業自主設立的應用案例組織垂直領域應用探索,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落地。由德國機械及制造商協會(VDMA)、德國電氣電子(ZWEI)和信息技術協會(BITKOM)共同設立的“工業4.0平臺”,確定了規范與標準、安全、研究與創新三大主題,以目前廣泛使用的底層協議為基礎,重點推進數字工程的標準制定。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逐步落實,中國現代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工業軟件應用范圍和深度擴大,結合前幾年行業增長情況來看,未來五年我國工業軟件市場持續以兩位數幅度增長,市場規模有望于2026年突破4300億元。
清華大學軟件學院院長王建民表示,發力工業軟件,是破局智能制造的‘關鍵一招’。工業軟件作為我國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核心要素,近年展現出強大的產業生命力。隨著越來越多針對性強、支持力大的政策出臺,工業軟件將從高速增長邁入高質量發展,提升核心技術與市場滲透力,將是未來工業軟件產業發展的兩個重點。
中國科學院院士毛明:讓工業軟件破解制造業“痛點”。發展工業軟件的目的,是讓它解決制造業實際問題,更好地破解生產“痛點”。在工業化進程中,需要不斷積累工業技術實現工業技術軟件化,并以此孕育出優秀的工業軟件。當前從政府到企業,都需要以工業化、信息化“兩化融合”為主線,通過信息化賦能創新,推動工業軟件發展壯大。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工業軟件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