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倉促關閉核電站,風電等再生能源遠不能滿足需求,造成缺電地區再啟燒油燒煤電站,環境保護更成為問題。美國頁巖氣革命,美國煤炭大量向歐洲出口,燒煤量的大幅增加,污染又卷土重來。歐洲各國的經濟訴求,給歐盟綠色政策投下重重陰影。
歐盟委員會日前公布了《2030能源和氣候政策框架綠皮書》,決定就有關能源和氣候的五個問題征求成員國意見,為制定歐盟下階段能源戰略提供決策依據。這五個問題是:迄今有何經驗可以總結;到2030年的氣候和能源政策目標該有多高;如何協調各種政策;如何提高歐盟的競爭力和能源安全;如何顧及不同成員國之間的實施措施。
眾所周知,歐盟在2010年制定了《2020能源戰略》,提出到2020年,歐盟的二氧化碳排放要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20%;再生能源的比重要達到20%;提高能效20%。2011年12月,又提出了《2050能源戰略路線圖》,目標是到2050年,歐盟的二氧化碳排放比1990年減少 80-95%。歐盟現在公布“綠皮書”目的是對《2020能源戰略》的執行情況作全面的檢查,并根據《2050能源戰略路線圖》的目標,提出到2030年的發展目標。
綠皮書指出,到2011年,歐盟已實現減排16%,盡管歐盟的GDP總量同期增長了48%;再生能源比重已超過 12.7%,比2005年增加了1倍以上;在提高能效方面,歐盟2011年的能耗為1490億噸油當量,比2005年的1825億噸油當量減少了335億噸。綠皮書認為,要實現減排80%以上的目標,到2030年必須減排40%;再生能源要達到30%。而協調歐盟成員國之間的不同能源政策更是“刻不容緩”。
據奧地利業內人士透露,德國對再生能源的“高補貼”已導致歐洲電力市場扭曲。德國政府曾在2010年秋延長了德國核電站的運行。但在日本福島核事故后,又于2011年3月倉促決定到2022年關閉全部核電站。當時核電仍占德國一次能源需求的8%,而再生能源還不足10%。德國為了彌補可能出現的電力缺口,通過立法,一是對再生能源提供“高補貼”;二是明確再生電的“優先入網權”;三是規定,如果德國電力交易市場成交價低于天然氣發電廠的發電成本,政府不補貼發電廠的虧損。
這一政策無疑促進了德國再生能源,尤其是北德地區的風能發展。北德風能裝機容量已達2.4萬兆瓦,相當于20個標準核電站。可德國的主要工業區在南部,主要電力需求也在南德,南德的風力資源有限,而從北向南的輸電網又明顯不足。北德地區對電能的需求沒那么大,導致德國電力交易市場電價狂降。燒天然氣發電的南德電廠只好停機,以減少虧損。北方的風電送不過來,南方的電廠又停機,南方的電網運營商只好啟用燒油的“備用”電廠以解燃眉之急。按德國政府規定,電網運營商啟用“備用”電廠導致的虧損,可以通過電價轉嫁給消費者。
燒油的發電成本是燒天然氣的4倍,“備用”電廠的設備一般較老,排放更是天然氣廠的數倍。這樣一來,消費者先要掏錢補貼再生能源,再要掏錢補貼電網公司啟用老電廠的“虧損”。由于啟用老電廠,排放增加,消費者也沒有得到減排好處。這樣的政策循環,使德國家庭的電費年均增加150歐元,而減排效果卻大打折扣,顯然難以為繼。
歐洲電力市場的另一種扭曲是,歐盟各成員國得到的免費二氧化碳排放量太大。自從美國大規模開采頁巖氣等非常規能源以來,其國內對煤的需求銳減,煤價暴跌,不少歐洲國家趁機購進了大量美國煤。據統計,有些歐洲國家去年的燃煤量同比增長了50%,二氧化碳排放也隨之攀升。
在上述背景下,歐盟“綠皮書”出臺,正是為了引起歐洲各界對歐盟電力市場“扭曲”的關注。然而,這種“扭曲”的背后,往往有成員國的切身利益。歐盟的職權是制定能源戰略框架,選擇何種能源則屬于各成員國的主權。在這樣一種政治構架下,“綠皮書”能在多大程度上糾正或舒緩“扭曲”,人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