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國家能源局最新上調的2015年發電裝機容量目標為35GW。政府管理機構也已竭盡全力說服電網公司允許滿足條件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并網,2013年的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目標為10GW。但2013年產能過剩格局不會出現根本改觀。
“兩會”期間,國家電監會副主席史玉波建議,政府要重視光伏發電規劃,合理確定分階段目標,確保光伏發電與其他電力資源的調節能力相適應,與并網系統工程建設匹配,集中與分散開發相結合,盡量考慮就地消納,避免遠距離大功率輸送。
對于西部地區已建成的大量光伏發電系統,有代表建議盡快建設特高壓輸變電系統,以解決目前的窩電和將來的及時輸電問題。
北京電力總經理朱長林直言,不要急著推廣光伏發電,首先要大規模推廣太陽能應用。
面對光伏行業陷入的困境,政府的刺激措施顯然有些姍姍來遲。不過客觀分析一下,在2010年光伏產業最火的時候,連賣絲襪的浪莎、賣羽絨服的波司登都被政府鼓勵進入這個領域。當然后來看到慘況,這些企業還算清醒,主動退出了。即使中央政府兩年前能夠準確地預料國際市場的變化,提前出臺開拓國內市場的刺激措施,那些習慣于拍腦門的地方政府在當時GDP至上的思維方式下,肯定會支持繼續大量投資光伏行業,助推產能。最終結果仍然會像眼下這樣糟糕,而且殘局可能更難收拾。
最近尚德光伏的破產重整就是很有說服力的例子。
尚德破產重整的警示
3月20日,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據《破產法》裁定,對尚德實施破產重整。無錫國聯將部分或全部接管尚德。截至2月底,9家債權銀行對無錫尚德的本外幣授信余額已達到71億元。
尚德遭此劫難的原因不外乎:管理層決策屢屢失誤;不考慮后果地過度擴張;偷雞不成蝕把米的鉆法律空子行為等。當然,地方政府的盲目支持與縱容難辭其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施正榮不被前幾年的光伏繁榮沖昏頭腦;如果不是地方政府為了政績而盲目支持,并憑借威力迫使幾家國有大銀行多次巨額放貸;如果沒有歐美的“雙反”雪上加霜;如果……如果沒有這些“如果”, 尚德可能不至如此落魄。但現實就是現實,市場就是這樣殘酷。
光伏作為新能源產業,其發展在全球離都不開各自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但中國很多地方政府在用地、補貼及貸款等方面的手段完全出于烏紗晉升的短期行政利益,這既體現在補貼標準缺乏市場性,也導致企業膽大到敢于藐視市場——“不穿內褲就在海中裸泳”:花錢不負責任,上項目一窩蜂,而非先期周密地市場調研;沒有把重點放在技術創新上;產能過剩時,陷入價格競爭的惡性循環。
就在2013年的“兩會”上,也就是“施正榮大廈”倒塌前不久,仍有幾位地方政府大員在大談特談要加強對當地光伏企業的各種超理性支持,計劃著當地的“光伏夢”。這次無錫尚德的破產重整事件對中國地方政府支持的上百個光伏產業園區的未來應是一記警鐘。
光伏電站勿重蹈覆轍
為有效擴展內需市場,國家發改委將在2013年出臺分布式發電和大型地面電站發電的電價補貼標準。業內人士預計,分布式自發自用度電補貼為0.35元,余電上網按各地燃煤脫硫電價結算。大型地面電站上網度電價分為0.75~ 1元四類。
雖然補貼標準為了避免出現電站投資過熱而低于業內預期,但此前有不少中國光伏組件商急于消化部分過剩產能,降低歐美“雙反”造成的影響,已在熱情高漲的地方政府支持下爭相擠入有一定投資回報率的光伏電站領域。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建電站在適當數量的光伏企業參與時,可能會是一根救命稻草,但當過多的企業都去拽時,它還管用嗎?只怕會成為引爆下一次行業危機的導火索。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出于能源緊缺和環保的嚴峻壓力,發展光伏等清潔能源已成為2013年乃至未來的一項重要國策。雖然2013年是中國光伏的嚴冬,但只要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把地方政府的權力關進籠子里,不再盲目重復建設,擴大內需,淘汰競爭力弱的企業,壓縮產能,那就會如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在《西風頌》中所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