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來,我國風電發展經歷了早期示范、產業化探索、產業化發展和大規模發展等幾個階段,財稅扶持政策和措施不斷完善。從早期的強制性收購、還本付息電價和成本分攤,到風電特許權招標和費用分攤,再到上網標桿電價、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等,政府財政對風電的政策性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有力地支持了我國風電的快速發展。截至2012年底,風電并網容量達到6083萬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的5.3%,居世界第一位。
風電投融資現狀
風電投融資規模迅速擴大。從投資規模上看,“十一五”以來,風電投資規模逐漸增大,由2006年的62.44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 1039.88億元,風電投資占電源總投資比重也由2006年的2%增加到2010年的26.2%。但受風電全行業利潤下降的影響,2011年風電投資額為903.21億元,投資占比23%,風電投資總額和投資占比雙雙下降。
風電投資主體仍以國有企業為主。截至2010年度,國有企業投資建設的風電容量達到2992萬千瓦,占全國總建設容量的78%;
政府對風電的補貼力度逐步加大。政府財政政策性補貼從2002年的1.38億元加大到2011年的110億元,推動了我國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
風電投融資政策逐步完善。政府制定了乘風計劃、雙加工程、國債風電項目、風電特許權招標等政策,通過可再生能源法及其相關實施細則,形成了中國促進風電發展的完整的政策體系和法律框架體系,在風電產業的技術研發、風電場建設、風電產業配套服務以及風電“走出去”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促進了我國風電產業快速、健康穩定發展。
風電投融資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風電發展出現新增裝機規模減緩的趨勢,風電自2005年以來連續五年持續升溫的趨勢在2011年已經開始出現轉折。由于“送出受限”、“棄風”、“減出力”等問題愈演愈烈,風電平均利用小時下降,風力發電企業的盈利能力大幅下滑。
風電投融資模式單一、外資利用比例很少、高度依賴銀行貸款、融資開放程度低。差異化和優惠融資政策以及針對風電等新能源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差異化和優惠融資政策有待進一步明確。
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存在較大缺口,資金調配時效差。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附加補貼缺口已有200億左右的資金缺口。現行電價的諸多問題,加大了企業的資金壓力。加之部門間政策不配套,出現了將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定為企業收入征收所得稅等現象,使附加資金大量縮水。
目前對風電的支持政策上對政府采購、投資抵免、加速折舊、延期納稅等手段采用較少。增值稅政策實際上沒有對風電的特殊優惠,無論是從增值稅稅率優惠到8.5%,還是固定資產的增值稅抵扣,均未體現預期效果。此外,我國現行的財稅政策對增加風電發電量、加強風電的并網輸送等系統的政策措施也并不完善。
完善風電投融資體制機制的建議
一是完善并強化促進風電發展的財稅政策。風電企業經營期免征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即征即退100%,繼續實行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先征后退政策。風電項目資本金比例降至15%,并提供30%的財政支持。以稅收抵扣的形式簡化風電補貼程序和機制,將增值稅抵扣部分由中央部分的增值稅承擔。
二是營造促進風電產業發展的融資環境。建立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互為補充的多元化融資渠道,構建風電企業融資平臺,采取發行股票和中長期債券等資本化方式拓寬風能產業的直接融資渠道,完善民間融資機制。建立國際金融機構節能減排項下的項目融資、風電項目融資、商業銀行綠色信貸、風電電力投資基金和企業債券融資、風機設備融資租賃、碳金融及衍生品和電力期權市場等多種模式在內的完整融資體系。
三是健全鼓勵風電發展的補貼和金融政策。完善風電及配套工程的補貼政策,重點對海上風電項目、風電并網投資以及中西部經濟落后地區實施風電投資補貼;完善電價補貼策略,增加電價補貼資金來源。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探索構建我國的碳金融體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