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每個人都有一個計劃,直到他們被人在臉上猛擊了一拳。”這句話出自拳王泰森幾年前出版的一本書《從理想到現實》。或許用不了多久,澳大利亞人將對這句話有深刻認識。
二進宮的陸克文有意提前廢止爭議不斷的碳稅制度,轉而效仿歐盟,引入碳交易機制(ETS),這不是一個好選擇。
《華盛頓郵報》4月時曾這樣描述ETS:“歐洲人為世界創造了一個榜樣,不是讓他國效仿,而是要各國避免。”與其照貓畫虎,澳大利亞不如提前行動,采取適合本國特點的措施以挽回局面。
歐盟的ETS始于2005年,這并不是一個完美的減排機制。因為巨額碳稅,歐洲工業的競爭力不斷下降,短短幾年,ETS導致歐盟國家面臨一堆挑戰——電價大幅度上漲、債臺高筑、丟失大量商業機會和就業機會、能源供應趨緊、腐敗滋生。問題的根源在于,在致力于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時候,歐盟并沒有考慮到成本和競爭力因素。
結局很諷刺。歐盟碳排放量確實下降了,但它并非ETS的功勞,而應歸功于大規模的經濟衰退。ETS反過來加劇了經濟的萎縮。自2005年起,歐盟制造業用電價格不斷上漲,致使成本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隨之下滑,最終導致歐盟國家流失了700萬個工作機會。
簡言之,ETS對于國家經濟和福利都有負面影響。在西班牙,居民電價自2005年起提高了2倍以上,而失業率更是達到了令人乍舌的26%。北歐國家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很多家庭已徘徊于“能源貧困”的邊緣。
目前英國約有20%的人口成為“能源貧困”的受害者,10年前這個比例僅為6%;德國則已成為全球民用電價最高的國家之一;整個歐洲大約有1億人正在遭受“燃料貧乏”——它們在能源方面的開銷超過了家庭總收入的10%。
反觀澳大利亞,它無法再承擔另一個失敗的綠色計劃了。擁抱ETS的澳大利亞將失去很多。澳大利亞是全球重要的煤炭生產國和出口國。澳大利亞化石能源儲量中有90%是煤炭,煤電更是滿足著全國3/4的電力需求。
得以從低成本的煤炭中獲取能源是澳大利亞保持經濟活力的關鍵。多年來的數據顯示,澳大利亞人均GDP和人均壽命都隨著燃煤發電量的上升而上增加,這是一個有些詭異的數據,但也說明了某些問題。
不幸的是,碳價方案已經開始啃噬澳大利亞的工業基礎。近10年來,澳大利亞一直是全世界發達國家中電費最低的國家之一。但現在,澳大利亞已經躋身電價最貴的工業化國家行列。此外,澳大利亞民用電價自2007年至今已上漲超過40%,且今后幾年將繼續上漲30%。
隨著碳交易計劃的出現,澳大利亞經濟正在承受電價上漲的折磨。澳大利亞能源用戶協會在描述這種情況時說:“澳大利亞擁有如此豐富能源資源,這個國家的電價理應是全球發達國家中最低的,事實卻恰恰相反,這是難以理解的。”
但這正是政府意志所在。澳大利亞前總理吉拉德曾明確表示,提高能源價格是有意為之,推行碳稅的目的就是要讓化石能源變得更加昂貴。
引入ETS無異于火上澆油,且并無必要。堪培拉完全可以通過提高能源效率的辦法來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澳大利亞傳統燃煤電廠的能效每提高1%,二氧化碳排放隨之降低3%。
很顯然,重復歐盟的“錯誤”不會給澳大利亞帶來所期望的結果。歐盟ETS的副作用已經展露無遺,它導致歐盟國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急速下滑。ETS的本質是稅收制度,它與曾給澳大利亞經濟和社會福利帶來嚴重傷害的煙塵排放稅并無兩樣。
事實上,不僅僅是澳大利亞,任何打算單兵作戰,效仿歐盟引入ETS的國家,都有可能遭遇慘痛結局。
澳大利亞擁有得天獨厚的煤炭資源優勢,它應該果斷摒棄ETS。為了追求高增長和零排放的經濟目標,澳大利亞應該合理布局燃煤電廠,并積極利用碳捕獲和封存技術(CCS)。對于澳大利亞來說,煤炭是解決經濟問題的關鍵,而不是被解決的目標。
(來源:《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文章有刪節、標題有改動 弗蘭克-克萊蒙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