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擁有世界上最宏大的可再生能源規劃和完善的能源利用法律體系,在新能源的開發與節能方面都積累了相對豐富的經驗。2011年12月10日,新浪環保采訪了德國能源署總裁科勒,就德國退出核能、節能措施以及中國的能源結構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交流。科勒認為:每個領域都有節能空間。
德國決定漲電費節能
德國于今年5月提出棄核計劃,預計在2020年底之前關閉國內所有核電站,此項計劃出于對核能安全性的考慮。科勒曾經歷時三年研究分析核電站的風險,發現核電站事故的發生一是設備原因,一是人為原因,或者是設備原因和人為原因混在一起,原因的發生常常無法避免,再加上核廢料和核垃圾的隱患問題,因此核電站“不能要”。他舉例說,日本這次福島核電站事故看起來是由于地震引起的,但是研究表明這只是眾多原因中的一種,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可以引起事故,而且可以引起大規模放射性物質溢出的事故。再比如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發生就不是自然災害引起的。還有美國三里島核事故也是人為造成的。因此“既然有其他能源可用,我們就要衡量,我們還值得不值得冒這么大的風險去用核能。”
棄核計劃必然帶來電價上漲,科勒解釋,每個千瓦時的電費成本會上升,比如說光伏電也好、風電也好、生物制電也好,價格都比較貴,所以肯定會引起電價上漲,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有意思的是,是不是會造成居民負擔增加,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他進一步解釋,比如說一個家庭一年電費是900歐元,大概是3500個千瓦時,基本上是23個歐分一個千瓦時,這是2011年德國的居民電價。現在計劃電價大概到2020年上漲到27-28個歐分。但是,德國居民如果現在一年用3500個千瓦時的電,估計到2020年節電可以達到20%,也就是說他不是用3500個千瓦時的電了。雖然那個時候的電費漲了,但實際用電在減少,所以很可能到那個時候電費跟以前付的錢一樣。對普通居民來說節省了能源又沒多付電費,因此德國更愿意用漲電費節能這種方式。
“每個領域都有節能空間”
科勒認為每個領域都有節能空間,從總量上來說工業界節能空間更大,但是從節能比例來講,居民節能的比例一點也不少,比如水泵節能比例可高達70%-80%。為鼓勵節能,政府需有相應的扶持辦法,比如說幫助老百姓節能就是德國能源署的責任。德國能源署通過新聞媒體的傳播,推廣節能方法、節能產品,普及節能知識等等。此外德國約有1.2萬人從事能源咨詢行業,這些專業人士可以幫助老百姓有效節能。
“建筑節能對中國意義重大”
德國與中國的經濟發展階段不同,因此節能的環境和情況也不同。科勒表示,中國現在屬于快速發展階段,需要的能源相對來說更多。但是仍然可以注意到,在中國不管是政府還是企業和個人,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提高能效、節能減排的重要性,這給科勒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認為中國在節能減排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已經很大了。
結合中國自身情況,科勒提到“節能需要高科技”。目前中德有節能示范建筑方面的合作,而即便是不通過國際合作,中國現有的的技術就可以使中國房屋節能比例達到40%-50%,如果結合高科技,建筑節能比例將更高。中國兩年蓋的新房子就能達到德國整個的保有量,在這種情況下建筑節能在中國就顯得非常有意義。他解釋到,比如說有一個建筑,可以通過較好的樓宇設備、外墻保溫、窗戶保溫使得居民能夠舒適居住,那就不再需要暖氣,這就是節能的一個方面。
提及中國對生物質能的應用,科勒則提醒需要謹慎利用。中國的人均耕地少,土地保護尤為重要,如果對生物質能的利用不能控制好程度,則會出現與人爭糧、與地爭糧的情況,須是被當做垃圾、廢棄物的生物質用作生物質能源,比如秸稈。食物不宜用做成生物質能源。
“全球減排須注重雙邊合作”
采訪期間,正值德班氣候大會尾聲,科勒表示了對此次大會的關注與重視。他認為,全球減排時間已經非常緊迫,所以除了國際合作以外,需開辟另外一條道路,就是進入雙邊合作。達成國際多邊的共識太困難,雙邊合作的可實施性更強,這正是為什么要成立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的原因。這次大會很重要一個結果,就是成立國際綠色基金,由這個基金來幫助那些特別困難的國家,這是一個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