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內安徽將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建成、在建項目進行全面清理,提出整改方案并向社會公示。”在12月16日發布的《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安徽省政府對該省化解產能過剩提出以上進度要求。
此時距離國務院發布《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剛好過去兩個月時間,在全國公布相關細則的省份中,安徽算是比較早的一個,此外安徽還公布了重點工作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
“現在國家部委的細則還沒有出臺,安徽的意見在貫徹中也還有很多要細化,然后才具有可操作性。”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產業政策處處長王金瑞表示。
能源大省的產能賬本
“安徽是一個能源、原材料大省,目前鋼鐵、水泥、煤炭產能過剩比較嚴重。”安徽發改委經濟研究院產業所所長周云峰認為。
數據顯示,2012年底,安徽鋼鐵、水泥、平板玻璃、船舶4個行業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1.1%、80.2%、82.2%、51.5%,低于合理水平。尤其是船舶行業產能利用率僅半數,低于全國23個百分點。
除了上述傳統制造業,安徽《意見》指出,當地化工、光伏、裝備等行業也存在產能利用不足問題,產業和產品結構不優、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運行效益不高等問題較為突出,產業轉型升級任務艱巨。
另一組數據顯示,2012年安徽省屬企業全年實現利潤總額198億元,同比下降38.1%,2013年一季度,實現利潤28億元,同比下降43.9%。省屬企業是安徽的能源、原材料生產大戶,盡管今年年中以來,這樣的頹勢逐漸得以扭轉,安徽省國資委近日公布今年1月至10月,當地省屬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6.3%,但化解產能過剩仍是現階段的重要任務。
因此《意見》要求當地國資委、發改委、經信委等部門共同負責,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引導國有資本從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和產能利用不足行業向其他先進制造業和公共事業領域轉移,為此劃定的時間表是2014年12月前完成。
“在全國來看,作為安徽來講,可能受到的影響更大一些。這一輪經濟周期下調的時候,影響最大的還是能源、原材料產業。”當地專家認為。
此前國務院的意見也指出,本輪產能過剩是受發展階段、發展理念和體制機制等多種因素影響。從企業角度來說,一些企業對市場預期過于樂觀,盲目投資,加劇了產能擴張;從地方政府角度來看,一些地方過分倚重投資拉動,助推重復投資和產能擴張。
化解產能的制度安排
從總體思路和工作重點來看,皖版細則與國務院意見一脈相承,其提出了九個方面重點工作,包括完成國家下達的淘汰和退出落后產能任務、全面清理違規在建和建成產能、嚴控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建項目、進一步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大技術創新、支持企業“走出去”等。
有地方政府經濟部門官員曾對21世紀經濟報道直言:“過去政府為招商引資一味地拼政策,政府介入市場太深,參與市場要素分配,市場主體就搶政府的"奶水",利潤上完全吃政府的紅利,無形中助長了產能過剩。”
為了從招商源頭上杜絕過剩產能項目落地,安徽省政府要求各地在2014年3月前清理廢除招商引資中采取土地、資源、稅收、電價等損害公平競爭的優惠政策,以及地方保護、市場分割等限制措施,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行政干預。
還要求各地各部門加強區域規劃、專項規劃之間的銜接,防止同質化競爭。制定區域性、行業性準入標準,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在資源貧乏和環境敏感地區落戶,此項工作要求在2014年12月前完成。同時需要完成的,還有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產能動態監測和預警機制、公布產業準入導向目錄等。
工作機制上,當地還將建立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省政府負責人為召集人、省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安徽省發改委。
監督層面,當地要求加強對《意見》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落實市縣政府主體責任,并建立責任延伸制度。對違法違規建設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項目監管不力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此前國務院意見亦強調,將遏制重復建設、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工作列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指標體系。
“應該加強市場信號,企業根據市場信號調節,政府通過行政的辦法來控制過剩的產能,還可以通過產業政策,生態環保等要求,建立一個退出機制。”周云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