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在涉及光伏產業的政策中,重點提到了分布式光伏發電。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將進一步刺激光伏企業在分布式光伏領域的布局。不過,后者的最終發展也并非是一條坦途,在國家政策的利好之外,如何促進光伏建筑一體化推廣應用還需時日。
一體化并非簡單拼湊
在北京順義的一座聯排別墅內,任凱的太陽能發電站正在工作。2013年1月25日,由他投資4萬元,裝機3000瓦的分布式光伏并入電網。并入電網的電量由并網電表進行統計。
在他家門口,有兩個并排的電表。一個是并網電表,一個是普通電表,分別顯示屋頂光伏發電站并入電網的電量和他家中使用的電量。昨日,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并網以來,他家中的屋頂光伏發電站已經累計向電網輸送超1000度電。
內蒙古鋒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趙純源表示,“建筑與光伏發電系統一體化,就是要讓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成為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是讓光伏發電系統成為建筑的附加構件。”
事實上,現實生活中,分布式光伏主要還是在已建好的大型建筑物上安裝光伏發電系統,談不上融合。而且新建建筑的設計也未能與光伏發電系統更好融合。
“光伏建筑一體化的實施,需要將二者有機整合起來,做好技術創新,解決安全美觀等問題。”任凱舉了一個空調安裝的例子。原來的建筑設計都沒有考慮空調室外機的位置和進出管線孔洞,各種各樣的室外機隨意安裝在建筑外墻上,造成混亂,現在幾乎所有的建筑都預留了安裝位置。
住建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梁俊強稱,光伏制造企業要為建筑設計提供標準的、可靠的、滿足各種設計需求的產品。這樣才能實現光伏發電系統與建筑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使用,提升光伏建筑一體化的應用水平。
各方利益難調成障礙
除了技術問題待解之外,涉及光伏建筑一體化的各方,也因利益難調阻礙了一體化的推行。一位房地產開發商表示,建造太陽能一體化建筑,開發成本必然增加,如果建筑的售價不變,則意味著開發商要自己承擔這部分費用;如果建筑的售價提高,則會帶來潛在的市場風險。“就是因為這種單方面投資的模式使開發商對光伏一體化建筑熱情不高。”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光伏電站運營總監認為,光伏與建筑一體化應由政府推廣。于企業而言,肯定是件好事,但目前很多企業也不愿意與房地產開發商進行合作。開發商會將產品的利潤壓到最低,因為這樣可以降低他們的建造成本,從而降低建筑的銷售價格。但對于光伏企業來說,利潤率降低不說,后續維修成本也會增加。
據了解,我國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年日照時數在2200小時以上的地區約占國土面積的2/3以上。
“如此充足的光照使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具備光伏與建筑一體化的自然條件,一體化的過程中,必須要開發商、業主以及光伏制造企業能夠形成有效的三方合作。”任凱稱,盡管現在全方位推進光伏與建筑一體化還不成熟,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各方的共同努力,光伏建筑一體化的前景還是可觀的,可實現多贏的局面。
行業標準亟待建立
“如果光伏建筑一體化能有個標準,各個企業都按照標準生產,這就解決了很多問題。若還能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率的話,于投資者來說,投資積極性就會變大。”在任凱商業化的運行中,他發現沒有行業標準,光伏建筑一體化水平參差不齊,也影響著投資回報率。
據了解,目前,我國對于“太陽能建筑”的準確定義還處在研究階段,太陽能建筑的技術和體系也不健全。沒有完整的設計規范、標準及相關圖集,也沒有建立產品的檢測中心和認證機構,更沒有完善的施工驗收及維護技術規程等等。
住建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梁俊強稱,“在光伏建筑一體化建設中,企業應做好技術創新,解決安全美觀,經濟耐用等一系列問題。”對于目前光伏建筑一體化應用水平不高的情況,他還建議要推進光伏建筑應用集成系統標準,引導規范光伏建筑行業,提高一體化的應用建設水平。
他表示,應制定一套可供參考的標準,組織一個專門的委員會管理機構,有專家具體負責定標準,專業的檢測機構來做檢測。此外,由于企業開發的產品,一體化水平高低不一,梁俊強還建議建立等級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