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的能源應用還是以化石能源為主。盡管我國在能源結構優化上已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我國的能源消費總量在不斷擴大,能源結構優化的過程還將非常漫長。此外,和1990年相比,2010年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新增排放二氧化碳70億噸。能源消費總量和溫室氣體排放的增長使我國面臨很大的環境壓力,要求我們必須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我國已經發布了《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中提出了“十二五”時期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總體目標: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達到4.78億噸標準煤,其中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達到4億噸標準煤,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到9.5%以上。
各類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指標是:到2015年,水電裝機容量達到2.9億千瓦,其中常規水電2.6億千瓦,抽水蓄能電站3,000萬千瓦;累計并網運行風電達到1億千瓦,其中海上風電5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達到2,100萬千瓦,太陽能熱利用累計集熱面積4億平方米;生物質能年利用量5,000萬噸標準煤;各類地熱能開發利用總量達到1,500萬噸標準煤,各類海洋能電站5萬千瓦。
上述發展目標取決于“十二五”期間如何去改變現有的電力結構,而改變電力結構的有力支撐就是新能源發展的技術手段,其中,儲能技術是關鍵。可再生能源進一步的技術突破、發展和引領需要與儲能技術創新相結合。這對于儲能技術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儲能技術沒有實現突破,那么“十二五”期間實現可再生能源的目標還是有很大難度。
此外,《規劃》中提到,國家還將組織100個新能源示范城市、200個綠色能源縣、30個新能源微網示范工程建設,創建可再生能源利用綜合示范區,同時,還將積極推進地熱能、海洋能等新的可再生能源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化發展。
這些都是儲能技術的機遇。盡管現在我國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不高,但國家對此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下一步將就儲能創新的研發和產業化給予政策支持。
近幾年,光熱發電技術異軍突起,它本身也是儲能技術發展的一部分。光熱發電不同于以往的光伏與風力發電,它不僅造價低、無污染,而且具備儲能功能,直觀地說,它是可以實現全天候發電的,這是以往新能源發電領域所不具備的優勢,而光熱發電高溫儲能是整個熱發電系統中最為關鍵的一部分。雖然現在我國光熱發電的發展速度還不是很快,但是我認為,它會得到大規模的發展,因為它可像常規電源一樣調度,是有利于電網調度運行的技術。
據預測,我國在2020年前后二氧化碳排放將達到峰值約80億噸,在這樣的環境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還應該加快腳步,儲能技術將對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