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學校門口接孩子放學,總被各種培訓班的推銷人員糾纏。這些人所干的同一件事,就是把印著廣告語的無紡布袋子發給家長或學生。想象一下,數百人人手一只顏色鮮艷的袋子聚在一起,然后又四處散去,那也是一道稱得上“壯觀”的場景啦。
這場景差不多天天上演,導致了另外一個“壯觀”結果,就是家里的無紡布袋子日益增多,勢成泛濫。筆者大致數了下,不算已經扔掉和留在車上的,只放在客廳書架上、鞋柜里的袋子就超過20個。這么多袋子,用也用不了,扔了怪可惜,放著占地方,怎么辦呢?問小區附近一個收廢品的師傅,人家說不收,因為這種袋子不是紙、塑料,也不含金屬等部件,根本沒有回收價值,廢品收購站不要。
沒價值,沒人要,問題就出來了。
這種無紡布袋是幾年前國家實施禁塑政策之后作為塑料袋的替代品面世的。正因為應了環保的景、背了環保的名,加之生產成本較低,無紡布袋子才大行于世。而企業商家在袋子外面印上廣告通過各種途徑免費向市民群眾發放,也成為一種普遍的低成本營銷手段,這就更將這種袋子推廣至泛濫的程度。
然而,環保袋之為環保,更多不是因為袋子本身在生產、流通、消費過程中具有低能耗、低排放特點,而是基于其多次、長期或循環使用的方式。也就是說,一個環保袋用的時間越久、用的次數越多,其環保價值體現的也就越多、越充分。而如果環保袋數量過于龐大以至于人們每個袋子只用一次、用完即丟,那么其所謂的環保價值就無法體現,甚至成為負值。
免費的環保袋人們之所以不愿意用,原因在于這種袋子不實用、不耐用且用著心里不舒服。無紡布袋子一般材質都不耐重,多裝東西就容易破掉、斷掉,這就給重復使用打了很大的折扣。材質差還不算,商家為了節省成本,免費發放的無紡布袋子不僅越做越薄,還越做越小,只有A4紙那么大,根本裝不了什么東西,無法充當購物袋使用。另外,不管是公共部門還是企業商家發放的環保袋,都是委托他人代工生產,袋子外面不僅打上了發放單位的廣告,袋子生產廠家也把自家的名稱電話印了上去。除非不重形象不愛美,誰愿意帶著這么一個滿是廣告、花哨而丑陋的袋子逛街購物呢!
不喜歡、不用了肯定會扔掉,而更為嚴重的問題也就隨“扔”而來。市面上流通的無紡布袋,其材質與塑料袋一樣存在常溫下難以降解的問題。而且無紡布袋的重量及體積較一般塑料袋要高出十多倍,有些無紡布袋還會加上紐扣、亮片等小配件,這些配件不能循環再造。很明顯,如果無紡布袋隨便丟棄,那么它反倒成為比可回收、易粉碎再造的正規塑料袋更不環保的東西。既然按碳排量計算,一個環保袋絕對大于一個同樣大小的塑料袋,那么,在限塑政策現實效果有限的情況下,高調登臺的環保袋如今也因高能耗排放和難降解以及泛濫問題遭受公眾質疑,也就不難理解了。
有人說,最環保的辦法,就是不管是環保袋還是什么袋,一律不用。這樣做雖說絕對,但道理卻可推演:讓環保袋真正體現其環保價值,做到名實相符,必須采取措施控制數量。這就要求政府監管部門要加強市場管理,對生產和定購環保袋的廠商進行監督,明確罰責。就消費者而言,應自覺養成自帶環保袋購物的習慣,減少索取、購買購物袋的行為。當然,還可以通過建立諸如環保袋循環流通機制這種更為積極的措施,以更大限度地實現環保袋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