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以犧牲環境來換取人民并不滿意的增長”,越是憧憬美麗中國,越是不滿意環保現狀。民意民聲如此強烈,環保問題成了今年兩會的一大焦點,并且直接體現在代表的投票中。無論是政府的環保部門還是人大的專門委員會,應該都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
然而,在中國,環保問題絕不僅僅是環保部門的問題。面對人民的不滿意,環保部門和執法監督者想必也有不少的委屈。但不管怎樣,既然“民之所望就是施政所向”,壓力也就是動力。更重要的是,換個角度看,民意壓力其實是在為環保部門“撐腰”。對向來“弱勢”的環保部門來說,民意的力量,如今已成為“硬起來”最有力的“尚方寶劍”。
過去一些地方之所以或“明修棧道”或“暗度陳倉”上馬、引進污染項目,或默許或縱容各種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多半是由于扭曲的政績觀,為追求短期利益和表面政績,不惜制造“帶毒的GDP”。對此,作為地方政府下屬的環保部門,往往不是不想說“不”,而是有話說不出,說了也沒管用,想“硬起來”也力不從心。面對各種“請托”“施壓”,若是處置“不當”、惹惱了主政者,后果很嚴重。一些地方企業之所以排污還能“達標”,“偷排”還能逃避監管,折射的正是環保執法難。
如今,強烈的民意,讓地方政府在“接收”高污染項目時,不得不“掂量掂量”; 對“帶毒的GDP”,不得不權衡再三。此時,環保部門要真的“硬起來”,積極作為,那些意欲干涉施壓的地方政府領導才會有所忌憚。
沒有美麗中國,就沒有中國夢。中國夢是人民的夢,人民渴望呼吸潔凈的空氣、飲用安全的水。提高環保門檻,還舊賬不欠新賬,強化環保職能,是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組成部分。
環保部門“硬起來”的時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