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對涉及國家補貼的各類節能產品進行一次更全面的檢查,把魚目混珠者打回原形,加大對騙補者的懲罰力度。去年5月以來,國家相關部門相繼推出對空調、電視、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的節能補貼細則。只有這樣,節能補貼才能真正花在刀刃上,好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近期,上海質監部門發布多份通報顯示,包括松下、LG等在內的多個家電品牌因抽檢產品質量不合格被“點名”,多個批次產品涉及能效等級不合格。在其去年的同類抽檢中,能效等級不合格問題雖然偶有出現,但并沒像今年這樣,成為涉及多種家電的主要問題。
去年5月以來,國家相關部門相繼推出對空調、電視、冰箱、洗衣機、熱水器的節能補貼細則。其中高效節能家用洗衣機補貼標準為每臺70元―260元,電視的最高補貼額為400元。因此,有專家認為,相關企業涉嫌虛假標注能效等級,可能是為了騙取節能補貼。趕在去年5月底,有一大批企業產品的能效指數被集中提高,5月初可能還是二級、三級、四級,到5月底都成了一級、二級。
國家出臺節能補貼政策,本意是良好的。一來,補貼節能產品,可以促進節能減排,減緩能源壓力,減緩大氣污染。二來,可以刺激產業發展。對高效節能產品進行選擇補貼和級差補貼,既可以鼓勵企業自身加快高效節能產品升級,加速落后產能淘汰,提升產品競爭力,又可以助推企業的優勝劣汰,提高產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然而,美好的初衷,落實起來似乎有一點走形。產品能效升級必須投入更多人財力成本進行研發,而當前,如果企業僅僅給產品換個能效標簽就能輕松獲得國家補貼,還能有一堆消費者光顧,企業自然樂此不疲。
補貼不是唐僧肉,人人都能咬一口。好好的經,絕不能念歪了。我們必須思考,怎樣堵住漏洞,讓補貼真正花在刀刃上?
上海質監部門這次的抽檢,抓出了一批現行,這值得稱贊。但是,這也暴露出了監管的問題,目前質監部門的抽查頻率大多偏低,抽查產品批次也不多,難免會使一些商家抱有僥幸心理,被抓了交點罰款了事,沒被抓的萬事大吉,依舊我行我素。我們只有加強監管力度,加大對騙補者的處罰力度,減少隨意性,力促常態化,這樣才能讓濫竽充數者無可遁形。
上海質監部門這次的抽檢給我們提了個醒:應該以此為契機,對各地涉及國家補貼的各類節能產品進行一次更全面的檢查,把魚目混珠者打回原形。只有這樣,節能補貼才能真正花在刀刃上,好政策才能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