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燈回收無非涉及誰來承擔費用和誰來集中處理這兩個核心問題,不可放任不管,讓好好的節能工程“爛尾”。
據《人民日報》1月24日報道,據媒體報道,濟南市去年推廣使用59萬只節能燈,其中多數面臨著“覆水難收”的窘境,除了少量單位的節能燈有幸回收,大量家用節能燈隨意扔棄,導致了環境污染。
此事不容小覷,事實上,全國很多城市正在遭遇節能燈“節能不環保”的尷尬:數以億計的節能燈,“壽終”之后怎么辦?
推廣使用節能燈,本意是提高能源利用率,進而節約能源、保護生態。但是,節能燈是有壽命的,如果報廢處理不科學、不到位,廢棄節能燈所含的重金屬就會成為新的污染源。節能之花結出污染之果,好心反而辦了壞事,得不償失、值得反思。
節能燈使用是一個系統工程,統籌從推廣到回收的全過程,方能兼顧節能與環保。不能上級一重視,就只管推廣,只求一時的眼球效應,不管長遠的污染隱患。
事實上,節能燈回收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政府、企業、社會乃至公眾的職責與分工,千頭萬緒、難理頭緒。處理節能燈幾乎無利可圖,逐利而動的企業自然興趣索然,光靠市場的力量必然難以為繼;秉持“誰生產、誰負責,誰使用、誰出錢”的原則,不僅會傷害生產商的積極性,而且會引起民意反彈。除此之外,如何集中回收同樣艱難,居民小區散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缺少專門的回收機構,各自為戰、泥沙俱下,勢必導致回收難題雪上加霜。
市場失靈處,政府作為時;千難萬難,認真對待就不難。總結起來看,節能燈回收無非涉及誰來承擔費用和誰來集中處理這兩個核心問題。對于費用問題,政府應該給予處理企業多少補貼?生產者、使用者應該承擔多少?政府部門應該盡快制定標準。對于集中處理問題,政府部門應該成立獨立回收機構,善于發揮社會組織縱向到底的獨特作用,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回收格局。
節能與環保本不應成為魚與熊掌的單項選擇,推廣與回收更不應遭遇冰火兩重天的區別對待。半拉子工程成就不了美麗中國,節能不環保也成就不了生態文明,對當地而言,還應正視現實、補齊短板、拿出措施,節能與環保兩條腿走路,才能邁出美麗中國的穩健步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