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鄉規劃、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產業結構調整、土地使用建設等過程中,要優先考慮生態環境的承載力,資源能源的支撐力,形成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良性循環。據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司長江冰介紹,近幾年發展規律顯示,城鎮化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推動能源消費8,000萬噸標煤。2020年城鎮化達到60%時,將拉動全國8億噸標煤能源消費。城鎮將成為未來我國碳排放和能源資源需求增長的主要領域。
8億噸標煤能源消費是什么概念?研究人士測算認為,這基本上是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個國家能源消費之和,接近整個南美洲能源消費總量。
事實上,目前我國城鎮化過程中已經暴露出一些問題,例如能源資源消耗增長過快,交通擁堵、城市規劃和產業布局不合理、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凸顯,城鎮化質量普遍不高,高碳排放特征比較明顯。
工業革命后世界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歷史和亞洲一些國家城鎮化發展的經驗、教訓都表明,沒有堅實工業化支撐的城鎮化,就像“空中樓閣”,華而不實、不牢靠。而在推進工業化、GDP翻番的進程中,能源消費總量注定與日俱增。隨之而來的污染物排放也將升高,超過環境容量和承載能力,大氣空氣質量將繼續惡化,或許,近來持續侵擾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灰霾天”也將成為常態。
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嚴重地消耗資源和危害環境,是不可持續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因此,在未來城鎮化的發展歷程中,繼續走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老路,既不可取,更不可能。
在未來的城鎮化發展歷程中,首當其沖的是要推進城鎮低碳化。例如,在城鄉規劃、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產業結構調整、土地使用建設等過程中,要優先考慮生態環境的承載力,資源能源的支撐力,形成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良性循環。這就離不開政府財政的支持,需要按產值比例逐步加大投入,確保低碳經濟發展的基本需求。
具體地說,需要兩方面的努力,一是能源的高效利用,尤其是終端的高效利用,二是清潔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二者并進才能夠實現城鎮低碳化的目標。
另外,由于城鎮化與工業化密不可分,因此在優化經濟發展模式、產業升級和轉型時,也要結合實際情況,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