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型煤化工項目的審批重新啟動,潞安180萬噸煤間接液化項目和同煤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已相繼獲得國家發改委“路條”。在寧夏地區,神華寧煤400萬噸煤間接液化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最終核準。此外,中煤集團近日透露,“十二五”期間將在陜西和內蒙地區投資2000億元打造一個世界一流水平的億噸級能源化工基地。
沉寂許久的煤化工項目再次成為業內關注的熱點,然而煤化工資源成本高、污染嚴重等問題一直以來也是阻礙煤化工項目發展的重要原因。近期原油市場不斷波動,石油價格的降低也使得煤化工項目的經濟性遭到質疑。
2004年,隨著國際油價的節節攀升,煤制油作為新型化工項目開始出現在煤化工行業,隨后,大批煤液化項目開始啟動,發展過熱的現象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注意。因此國家發改委在2006年出臺了1350號文件,要求“在規劃編制完成并得到國家發改委部門確認之前,暫停核準或備案煤化工項目”,同時明確了“煤制石油替代產品的發展要待試點示范項目取得成功之后,才能逐步展開”。
隨著煤制油項目的快速發展,耗資大、成本高、污染重以及耗水多等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為此國家發改委于2008年下發了關于加強煤制油項目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煤制油項目的地方審批權也被國家發改委收回。
截止到今年9月底,此前國家發改委限制新型煤化工試點發展的“三年期限”即將到期。日期下發到各地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規劃》也是“十二五”期間指導和規范煤化工行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中提及的15個新型煤化工示范項目將成為拉動產業鏈發展的重要力量。
雖然煤制油投資較大,但各大能源企業對其熱度不減。近期,神華集團、伊康集團以及潞安集團相繼宣布各自公司的煤制油項目已經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準。
數據顯示,上半年發改委收到各地正式上報的大型煤化工項目104個,投資額高達2萬億元,這些項目均計劃在“十二五”期間開工建設,而僅其中的新型煤化工項目投資額就約在7000億元以上。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表示,煤制油經過技術轉化合成后,結構和純度可達到與石油相同的標準,可直接作為燃料運用到生活中。然而,煤制油作為石油的替代物無論從技術上、經濟上以及碳排化上均有難度。他還稱,中國目前并沒有確定由煤制油來代替石油的技術路線,煤制油想要取代石油還需假以時日。中國就現在的煤炭使用量來講,無論從煤炭安全還是節約能源來考慮,大量生產煤制油還需慎重。
從目前的形勢看,煤制油項目所付出的資源代價、環保代價相對較大,對于中國能源戰略而言,不宜作為能源發展的主流。然而,掌握煤制油技術是必要的,這樣才能給國家能源戰略留有備手,可以改善國家完全依賴石油一種能源的弊端,未來一旦石油供給發生不測時,不會受制于人。對于中國煤制油大規模產業化,不少業內人士持謹慎態度,認為煤制油項目由于存在種種弊端,歸根結底只是能源戰略的備手,不宜作為能源發展的主流。
煤炭專家指出,“煤制油,原料是煤,產品是油,兩者都是不可再生資源,也都屬于國家戰略性能源。用一種稀缺性資源制造另一種,從盈利的角度看,目前看意義不是很大。但是,從長遠發展考慮,發展煤制油可以使得國家不完全依賴于一種能源,這樣做是有意義的。也就是說,煤制油的戰略意義要遠遠大于其盈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