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節能熒光管中汞含量平均為0.5毫克/支,滲入地下后會污染約180噸水及周圍土壤。”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謝克昌日前表示。記者深入采訪得知,目前全國廢舊節能燈回收體系尚未建立,尤其家庭使用后的廢舊節能燈大都隨普通垃圾處理掉。記者獲悉,環保部正會同國家發改委研究建立廢舊節能燈的回收基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支節能燈含汞量污染180噸水
2011年11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聯合印發《關于逐步禁止進口和銷售普通照明白熾燈的公告》,決定從2012年10月1日起,按功率大小分階段逐步禁止進口和銷售普通照明白熾燈。《公告》明確,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路線圖分為五個階段: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為過渡期,2012年10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2014年10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6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為中期評估期,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或視中期評估結果進行調整。
隨著我國逐步淘汰白熾燈路線圖的出臺,節能省電效果明顯的節能燈大量進入家庭,伴隨而來的節能燈汞污染問題十分引人關注。
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化學品安全項目顧問、美國喬治城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博士張弘表示,節能燈被丟到垃圾桶里,破碎、焚燒后產生原子態汞蒸氣進入大氣,然后沉降進入土壤或河流,與微生物作用成為有機汞化合物(如甲基汞)。甲基汞能溶解在脂肪中,容易被腸、肺、皮膚吸收,滲入血液,并累積在人體的腎、腦等器官中,導致慢性中毒。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謝克昌提供了一組數據:“電子垃圾對環境的危害很大,如廢舊節能熒光管中汞含量平均為0.5毫克/支,滲入地下后會污染約180噸水及周圍土壤,而目前我國節能燈的消費量達10億支以上。”
記者日前就此向環保部污染防治司相關官員詢問時,該官員建議記者參考其他媒體上個月的一篇報道。該報道援引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化學品處負責人的話說“節能燈生產用汞量僅占我國總用汞量的2%左右。隨著固汞、低汞、微汞等技術和工藝的日臻成熟,節能燈用汞量和向環境排放的汞正逐年減少。”
中國國家電光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主任華樹明提供的數據顯示,2008年國內汞使用量在1000噸左右,大氣汞排放量約為700噸,其中燃煤排放汞超過300噸。2010年我國照明產品生產中用汞量63噸,釋放到大氣的有25噸左右,其中液汞注入過程泄漏約17噸,熒光燈廢棄排放8噸,用汞量、液汞注入過程泄漏量較2008年分別減少11.25個和11.75個百分點。
全國廢舊節能燈回收體系尚未建立
張弘透露,對于居民的廢舊節能燈,國內并沒有相應的回收要求,它們都是被當做普通垃圾處理的。
《經濟參考報》記者實地走訪、電話采訪了北京市、湖南省長沙市、福建省南平市的3個居委會,發現各地居委會工作人員普遍不清楚本社區的節能燈使用情況,也承認當地并未建立廢舊節能燈回收體系,更不清楚節能燈會造成何種污染。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花園社區居民的節能燈使用量則較大,但是也沒有回收處理的地方“就是和別的垃圾一起隨便扔掉”。北京市長椿街西街社區居委會一位負責人更是對記者的提問感到驚奇:“我以前也是推廣節能燈的,還真不知道節能燈有污染。”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某社區則因為居委會進行節能燈推廣,“肯定不能(對居民)說有污染”。
關于廢舊節能燈的處理和回收,環友科技理事、北京師范大學化學學院博士后毛達表示,主要存在幾個問題,一是處理成本相對過高,據國家電光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數據,一支直管熒光燈企業回收成本至少為0.6元,而回收后經濟價值不足0 .1元。盡管廢舊節能燈中的玻璃、汞、熒光粉可以再利用,但是單純從經濟角度講,回收企業并不劃算。
二是監管不力,相應的法律法規上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規定,來自社會源的危險廢物應該由市政環衛部門集中收集和集運,然后交由環保部門處理,而含汞燈管就屬于危險廢物。然而,包括北京市在內很多國內城市的垃圾分類中,并沒有專門針對危險廢物的類別,很多廢舊節能燈都是被當做普通垃圾處理了。
“現在我國就連垃圾分類回收都尚未普及,所以節能燈回收就比較困難。”中國照明電器協會秘書長陳燕生說。
但在國際上,一些國家已經立法要求生產商在產品使用壽命到期時將產品追回。比如,在日本,電器回收法規要求生產商在產品使用壽命到期時無償追回其含汞產品。歐洲議會最近正式通過了兩項立法提案,要求生產商在其產品使用壽命到期時承擔全部的經濟或物理責任。他們還正式通過了有害物質限制條例(RO H S),將逐步淘汰電子工業中的有害物質使用,包括鉛、汞、六價鉻及幾類溴化阻燃劑。毛達則舉例稱,挪威的社區廢品回收站建有危險廢物小倉庫,總的原則就是“誰污染,誰付費”。
建議政府補貼燈具回收處理
陳燕生介紹道,廢舊節能燈回收的社會用戶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大宗用戶,包括工礦企業、地鐵、商場、醫院、學校等,每年每個單位使用量達到幾千支;一類是社區居民用戶,每年每家就用三五支“國外大宗用戶的回收率要高于普通家庭”。以日本為例,后者由社區把居民的廢棄燈具收集起來,帶到有資質的處理單位里去處理,同時付費給處理單位。
陳燕生建議,社區居民用戶可借鑒日本做法,每個社區設置兩三個專用于廢舊節能燈的垃圾箱,由處理單位提供專用的密閉運輸車在社區之間定期巡回,但要靠地方政府對處理單位進行補貼;而大宗用戶應該向處理單位付費。
“一些規模以上的節能燈生產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節能燈具可以自行處理,他們很想用這套設備為社會服務,但資質很難從環保部申請到。”此外,陳燕生介紹道,廢舊節能燈作為危險廢物,按照環保部的規定不能進行跨省運輸,但目前有些省份尚未建立節能燈集中處置設施“河北的廢舊燈管按理本可以拿來北京處理,但是北京卻不接收”。
一位參與相關業務的環保部專家6日對此回應稱:“我們是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參與大宗用戶和社區廢棄節能燈回收的。我們不是不批準企業的申請,而是有的企業不跟我們申請。最近我們就給廈門通士達照明有限公司頒發了相關運營許可證。”
而環保部化學品登記中心副研究員菅小東認為,如果按照一個省建立一個處置中心的設想,那么全國并沒有那么多燈管可供回收,回收設備的處理量和投入都很大,一年里的大部分時間處于閑置狀態,如果未獲得政府補貼,就會像北京市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一樣,生存非常艱難。張弘也證實,目前全國有3家單位獲頒處置含汞廢燈管許可證,處理能力約7000噸,但大都“吃不飽”。
記者獲悉,環保部正會同國家發改委研究建立廢舊節能燈的回收基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上述環保部專家表示“今年7月1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剛剛執行,需要等它運行一定時間,總結經驗,再考慮擴大范圍(到節能燈領域)。”
對于如何解決廢舊節能燈汞污染環境的威脅,張弘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一是加強回收處理;二是加強生產過程中的泄露防范,包括采用低汞和固汞技術;三是安全合理使用,避免燈管在使用時破碎,延長每個燈管的使用壽命。(記者 梁嘉琳 李靜 實習生 姜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