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浙江省發改委就“十二五”規劃綱要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報告進行了說明。
記者近日從浙江省發改委了解到,該評估報告還將作調整后于近期全文公開。
根據人大常委會上說明,中期評估的大致結果是,全面小康目標實現度在95%以上,環境質量總體穩中向好,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二五”節能目標進度要求等;但也存在中小企業營利水平下降等問題。
大范圍的灰霾天氣日益常態化
根據報告,浙江省生態環境綜合指數保持在全國前列,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二五”節能目標進度要求,但平原河網污染嚴重,部分湖泊一定程度的富營養化,且大范圍的灰霾天氣日益常態化。
官方數據顯示,2012年,全省灰霾平均日數77.5天,比2010年增加27.1天。69個縣級以上城市中有67個被酸雨覆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氮氧化物排放量等項目均未達標。
對此,報告提出的對策是,重點整治重污染行業和企業,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大力發展新能源等。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保護學院教授梁建設告訴記者,浙江省汽車尾氣大量排放對PM2.5指數的貢獻占到了40%,而生活污水、工業排污和房地產大量開發,則導致水污染日益嚴重,“減排或者改用新能源是改善環境質量的出路。”
據浙江大學熱能工程研究所副所長高昊透露,目前浙江省已經采取技術升級和產業整治雙管齊下的辦法,“鋼鐵類命脈型高耗能企業,采取提高煤炭燃燒效率,一年能減少1%-2%的煤炭燃燒量;非支柱性高耗能產業,比如小高爐,則采取關停、遷往內陸等辦法。”
但他也坦言,節能減排之路困境重重,“省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消費能源總量的指標為15%,但實際上新能源的使用占比不到10%,受自然條件和技術能力制約,無法大規模使用。”
中小企業營利水平下降
報告也指出,浙江大量中小企業營利水平下降,生存發展困難加大,部分地區和行業企業資金鏈、擔保鏈斷裂風險繼續累積,導致民間借貸風險向銀行傳導的壓力增大。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長卓勇良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出口增速、國內經濟增速放慢,財務成本、要素成本、工資增加等,都是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
他強調,浙江大量企業向外投資,省內經濟發展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比全國慢,但這不表明浙江的企業增長比以前要慢,“我們最近對浙江上市公司的調研數據表明,浙江還是比全國快。”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何嗣江補充表示,原因還包括小微企業資金鏈、擔保鏈斷裂,以及部分小微企業過度擴張。
他指出,銀行給予的大企業融資率是100%,中企業是90%,小企業20%,微型企業只有5%,小微企業資金嚴重不足。
同時因為商業銀行借貸考核把控不嚴,導致浙江省融資擔保鏈拉得很長,“原來民生銀行[-0.58% 資金 研報]的小額聯保要求不超過5戶,但現在十幾戶、二十多,甚至五十多戶聯保都有。只要有一戶出問題,那整條鏈都會垮掉。”
在何看來,部分小微企業實力不足,沒有正式項目,卻盲目融資、過度擴張,相當于投機行為,容易導致破產,拉低了中小企業營利的平均水平。
針對這些問題,《報告》提出的對策是,在保持投資較快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投資的有效性,充分發揮財政補貼、土地使用等政策的杠桿作用,積極引導各類資金進入戰略性新型產業。培育消費新增點。
何嗣江則建議:“嚴格考核銀行借貸機制,并有效引導小微企業轉投服務業,尤其是把農村做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