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即將過去的時候,年初一腔熱情沖進LED照明(半導體照明)產業的企業家們發現:雖然訂單很多,但利潤沒有想象的那么大。
日前,LED行業獨立研究機構高工LED在廣州舉辦年會,該機構總裁張小飛公布的最新調研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LED產業總產值為2638億元,同比增長28%,但多數企業營收增長,凈利潤卻沒有同步增長。
張小飛認為,隨著年初行業快速轉暖,新進入者劇增,導致行業價格戰越打越烈,不少企業賠本賺吆喝。未來5年,行業將面臨大洗牌。
價格戰貫穿全產業鏈
過去兩年,LED產業產能嚴重過剩,倒閉潮頻頻來襲。今年年初,隨著LED照明市場打開,整條產業鏈上都一片欣欣向榮。盡管企業手上的訂單驟增,但激烈的價格戰幾乎貫穿整條產業鏈上下游。
從事上游芯片生產的同方股份就感覺到明顯的價格競賽。“可以說,芯片廠商給整個LED產業帶來高速發展的契機,因為我們在不斷地進行價格競爭。”同方股份副總裁王良海苦笑道,2013年國內芯片廠商把芯片價格降低到過去的20%至30%之間,“這個數據也只有中國企業才能完成。”
王良海認為,價格戰至少還將持續兩年時間,不過價格基本平穩,未來降價空間不大,因為芯片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不大。“今后將進入一個產品性能比拼的時代,同樣的價錢,看誰的產品性能更好。”
對于中游的封裝廠家而言,盡管今年下游LED照明市場迅速啟動帶來巨量訂單,但同行間的價格競爭依然十分慘烈。“下游廠家并沒有什么忠誠度可言,所以在價格上做文章搶客戶的事情比比皆是。”一位封裝廠商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下游LED照明應用領域同樣競爭慘烈。由于政府節能減排任務以及海外市場尤其歐洲室內照明市場啟動,國內LED照明生產企業在工程照明和室內照明領域的競爭已達到白熱化,同時由于技術門檻低,一些“外行”企業也進入了這一市場,新進入者往往以低價策略搶占市場。
除了價格戰,下游領域還展開了經銷商資源搶奪戰。陽光照明總經理官勇對此深有體會,他分析,除了上下游合作、自建渠道之外,目前國內更多的照明企業在進行供應鏈垂直整合,很多上游廠家(提供光源器件的廠商)直接進入下游渠道。
未來市場空間仍很大
盡管與會的LED企業界高管們幾乎異口同聲說行業增收不增利,對未來一年將如何布局也舉棋不定,但他們又都幾乎一致認為,未來市場空間仍然很大,就看誰能挺到最后,“剩者為王”。
業內人士樂觀情緒來自“白熾燈退出路線圖”的支撐。在過去幾年,日本、歐盟、美國和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紛紛推出“白熾燈退出路線圖”,規定在未來若干年內淘汰高耗能的白熾燈,并鼓勵以低污染的LED燈替代。今年正好是歐盟“白熾燈退出路線圖”的最后年限,因而今年年初,從事LED照明的企業明顯感覺到來自歐洲市場的訂單紛至沓來。
官勇認為,日本市場已經沒有空間,歐洲市場今年也已進入激烈競爭,未來一兩年最大機會要看美國市場,因為美國明年要淘汰40瓦到60瓦的白熾燈。中國市場可能還要再遠一點,因為中國版“白熾燈退出路線圖”還允許白熾燈存活幾年。“我們可以由此預測下一個LED產業高峰會在哪些年份。”
不過,激烈市場競爭下,一些企業可能等不到下一個產業高峰。據高工LED公布的數據,目前國內從事LED的企業接近2萬家。張小飛預計,未來5年,這些企業將可能剩下不到一半。
張小飛預測,產業整合是大勢所趨,未來國內芯片廠商將剩下10家左右,中游封裝廠將減少50%左右,而下游應用廠家將由現在的1.5萬家減少到1萬家以下。“利潤在1000萬元以下的企業將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