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隱秘而復雜的網絡,以固廢工程業務為依托,大股東及一位19歲在校大學生名下的企業隱藏于大客戶背后,三年間至少為上市公司貢獻了近6億元的收入。
這就是發生在環保行業第二大市值上市公司桑德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桑德環境”)2009年至2011年之間的故事。
桑德環境主營為固廢處置工程系統集成業務(下稱“固廢工程”)和特定地區水務投資運營業務及環保設備業務,控股股東為北京桑德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桑德集團”),持股44.84%。2003年借殼上市后,公司業務由最初的環境設備業務演變成目前的業務格局,未來將加大固廢運營業務的比重。
在2008年更名為桑德環境之后,借助國家支持環保產業的東風,公司業務得到了快速發展。2008-2012年,公司固廢工程業務收入分別為3.43億元、4.25億元、6.21億元、11.61億元、15.72億元,收入占比分別達到66%、62%、64%、72%、75%,短短5年增長了3.6倍;毛利率分別為39.4%、35.3%、32.9%、34.5%、35.8%,長期維持在較高水平。
憑借固廢工程收入的快速增長,桑德環境業績與股價齊升,復權后的股價由2008年初的每股約9元上升至目前近40元,漲幅達3倍多。期間,公司通過增發與配股進行了兩次股權融資,合計募集資金23億元。
截至2013年6月30日,共188家機構持有桑德環境,持倉量總計4.76億股,占其流通股本的76.24%。
然而,《證券市場周刊》調查發現,桑德環境2009-2011年固廢工程收入涉嫌隱瞞關聯交易,涉及金額至少達到5.91億元,接近上市公司同期營業收入的近兩成;此外,公司毛利率背離行業正常水平,應收賬款劇增背后可能存在資金的體系外循環,大股東投資運營與上市公司類似的業務涉嫌同業競爭。
《證券市場周刊》還實地走訪了桑德環境承建的部分垃圾處理項目,有的項目鮮有垃圾運載車進出,有的項目處理車間靜悄悄,桑德環境確認巨額收入的幾個大型項目幾乎沒有經營行為,其收入的真實性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