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方公布中歐價格承諾談判“和解”的短暫喜悅之后,出口配額這一嚴酷現實又擺在了95家參與談判的光伏企業面前,出口配額到底怎么分配已經成為這些企業此時最大的疑問。而為了能搶食重新分配的蛋糕,企業們已經悄然展開了一場爭奪配額的戰爭。
歐洲市場萎縮
7月27日,一則《關于中國輸歐光伏產品貿易爭端達成價格承諾的聯合聲明》在業內引起軒然大波,該聲明是由全聯新能源商會、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可再生能源商會、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光伏產業聯盟5家中國行業商會共同發表的。雖然聲明并未公開承諾的具體內容,如價格、配額等詳細信息,但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稱,各退一步之后,中歐達成的最終價格承諾安排將光伏產品最低限價設定為每瓦0.56-0.57歐元,并限量為每年出口7GW.
目前,中國光伏產品出口歐盟的價格大概在每瓦0.5歐元到0.52歐元之間,韓國和我國臺灣等競爭地區的價格約為每瓦0.6歐元,歐盟光伏產業的價格約為每瓦0.77歐元。業內人士分析,對參與價格承諾的企業來說,該結果如屬實則等同于提價10%,仍保留一定價格優勢和部分歐洲市場份額。
業內人士紛紛稱,“目前價格、配額還沒有官方權威的說法,在8月6日將會公布。但是無論承諾價格到底是多少,這一價格將成為95家參與談判企業的對歐出口的統一價格。”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價格承諾實施后,我國光伏企業的成本優勢將下降,歐洲當地電池板制造商競爭力加強,不論出口上限到底是多少,以后歐洲市場這塊蛋糕會大幅萎縮。”
中國去年對歐盟的光伏面板銷售金額達210億歐元。以每年出口7GW的限量來說,相對于歐盟去年15GW的新增裝機容量,顯然被限制到了歐洲市場的一半以下。
“我國光伏電池板現在產能在30GW以上,假如出口歐洲上限真的為7GW,今年國內要消化10GW,其他由新興市場消化,這個壓力將是非常大的。”林伯強說。
而業內人士預測,中國光伏面板制造商今年的出貨量總計有望達到22GW-23GW.
配額分配惹爭議
“目前有很多企業在歐洲市場退出了,龍頭企業也有很大幅度的減少,比如晶澳太陽能從去年的歐洲市場占40%到今年已經降為20%,英利從60%降到40%.”中投顧問光伏研究員任浩寧告訴本報記者。
但引人關注的是,中國企業如今在歐洲市場庫存量頗高。據媒體報道,中國光伏企業在4-6月對歐洲出口大增、導致存貨增加約2GW,上半年中國光伏面板生產商對歐出口產品已經達6.5GW.
Solarbuzz分析師廉銳也向本報記者證實了在歐庫存較高這一點,“這多半是由企業故意為之,此前為了躲避有可能成真的8月6日開征47.6%高關稅帶來成本提高,很多企業選擇了加速對歐出口。”不過廉銳認為,中國企業在歐庫存應該沒有達到2GW,這其中或許還有當地貿易商庫存等。
而未來,如何消化這些庫存恐怕將不再由企業自己做主,而是由我國商務部決定。
當地時間7月29日,德古赫特在布魯塞爾出席當天歐委會唯一一場新聞發布會時,用7分鐘時間簡要說明了“解決方案”的主要原則。德古赫特說,自愿加入此方案的中國光伏企業出口商,約占中國所有同類出口商的70%;未加入的約占30%.這意味著其他未加入的企業將喪失產品出口歐洲的機會,而參與談判的95家企業則面臨著配額如何分配的問題。
任浩寧擔心的是,為了爭奪出口配額,企業間恐怕將掀起新一輪的惡性競爭。
“參加談判的95家企業現在正在與機電商會商討此事。”英利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晶澳太陽能副總經理武廷棟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價格和配額還沒有官方數據出來,但是對于配額如何分配,我公司在配合商務部討論這件事時,一個難題則是如何分配,因為每一家的優勢產品不同,這會造成每家企業的意見可能都有所不同。
據了解,參考我國其他商品出口配額分配模式大概有三種。一是對適合招標的商品進行招標。二是對不適合招標的出口商品配額實行規則化分配。在進行配額分配時,充分考慮申請企業或地區最近三年的出口實績、配額使用率、經營能力、生產規模、國內資源狀況等。三是對部分商品實行規則化分配與有償使用相結合的辦法。政府收取一定的配額使用費,以調節出口企業因使用配額而帶來的保護利潤,用經濟手段加速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
廉銳認為,“配額或將根據企業往年出口情況進行分配,而在此次談判中出力大的企業也將獲得更多配額。”
有消息稱,配額的分配方案將在8月6日與承諾價格一起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