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歐光伏貿易談判仍陷入膠著局面的背景下,國內光伏行業再次迎來政策大禮包。國務院近日發布《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2013-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左右,到2015年總裝機容量達到3500萬千瓦以上。同時,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上網電價及補貼的執行期限原則上為20年。對此,有專家表示,這次提高裝機上限,可能與之前的歐盟對中國光伏“雙反”有關,政府力圖通過擴大國內市場幫助光伏業渡過難關。
據了解,2015年中國光伏發電裝機目標此前已經做出了四次調整。最早時,決策層曾考慮將這一目標定為500萬千瓦;此后一度上調至1000萬千瓦;在2012年5月8日的一場討論中,再度上調至1500萬千瓦。2012年7月7日,國家能源局下發了文件,將該目標再次調整到2100萬千瓦以上。此次再次提到3500萬千瓦,相當于在上一次目標上提高了67%。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今年我國光伏行業一直處于產能過剩,政府一再提高裝機容量目標,主要是出于擴大國內光伏市場,緩解行業產能的目的,同時可以推進清潔能源發展。這次提高裝機上限,可能與之前的歐盟對中國光伏“雙反”有關,政府力圖通過擴大國內市場幫助光伏業渡過難關。
對于這次目標上調,光伏企業們表示“很振奮人心”,尤其是在當前歐盟“雙反”形勢不明的情況下,進一步放大的國內市場則給了光伏企業們以更大的發展信心。
晶科能源品牌總監錢晶表示,關于目標提升至3500萬千瓦早有耳聞,“但是沒有補貼政策、補貼年限等具體措施的支撐,這個數字沒有太大的意義。近來,政府方面通過講話、政策等形式多次為光伏企業發展做了明確的指示與鼓舞,在這些條件的支撐下,再談這樣一個目標則非常有意義”。
除了提高裝機目標外,意見還提出,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的政策。根據資源條件和建設成本,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通過招標等競爭方式發現價格和補貼標準。根據光伏發電成本變化等因素,合理調減光伏電站上網電價和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標準,上網電價及補貼的執行期限原則上為 20年。
林伯強認為,光伏發電采用標桿電價能提前預期收益,可以減少一些盲目投資和過剩產能。全國太陽能資源分布不均,發電成本也不相同,目前采用統一的價格不夠人性化,分區域來制定上網標桿電價更加符合實際需求。
“20年,這就相當于終身補貼了。一般的分布式光伏電站最多運營時間也就在25-30年,尤其該項目的投資成本回收周期最多就20年。之前,人們都擔心,光伏補貼政策時間不定,可能會出現變動,而這一次被確定了,顯然會極大地激發起更多投資者的信心。”英利負責人表示。在林伯強看來,雖然這次政府為光伏行業又出臺了多項利好政策,但還需要加快出臺相關細則,盡快把消息利好轉變為企業利好,發揮政策的真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