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材料靠國外供給,光伏組件靠國外采購,產品銷售靠犧牲利潤。所以,美國人時不時要進行雙反調查,歐洲人時不時要削減補貼,而中國光伏業者在每每喊冤后又勒緊一點褲腰帶繼續賣自己的苦力。不管你承不承認,整個中國光伏產業近年來的生存現狀就在那里,而且是鍥而不舍的周而復始。
5月18日美商務部裁定,中國晶體硅電池及組件商在美存在傾銷行為,幅度為31.14%至249.96%。3月20日,美商務部初裁認定中國輸美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存在補貼行為,幅度為2.9至4.73%。去年10月,SolarWorld提起申訴,要求美國對中國此類出口產品征收49.88至249.96%反傾銷及反補貼稅,即所謂“雙反”。
面對雙反,尚德、英利、天合、阿特斯等17家中國光伏企業5月24日聯合發表聲明稱,中國晶硅光伏電池在競爭中具有價格優勢,根本原因在于近年來光伏產業鏈在中國的集聚發展、中國光伏企業較高的管理水平、生產規模優勢及具有前瞻性的商業策略,與傾銷無關。
不過,2011尚德全年虧損10億美元,英利全年虧損5億美元,賽維的負債率高達227%,等等,所有人都可從公開數據了解到一個事實,中國光伏組件制造商全線虧損。所以,17家聯手發表聲明,但只字未提中國光伏業應該如何進行實質性的反制,僅表示將繼續抗辯和提供無傾銷行為的證明材料也就不難理解了,賠本賺吆喝同傾銷沾不上邊嗎?
出了問題我們就統統歸結為:無序發展導致產能過剩。那么,這多年來我們對自己的光伏應用市場有過實質性的推動嗎?5月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抓緊落實擴大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實施范圍,支持自給式太陽能等新能源產品進入公共設施和家庭。但就在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前一周,針對《分布式發電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可能傾向鼓勵“自發自用”的說法,國家發改委專家卻表示堅決反對“自發自用”,說是如果光伏發電都自發自用會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
說白了,只要并網是唯一選擇光伏企業就難以掌握話語權,因為現有電網所有者的掌控權是不容侵犯的。于是,17家中國光伏企業在5月24日除了一個老生常談的聲明外,還成立了“光伏可持續發展聯盟”,期望聯合起來促進政府制定符合光伏發電的政策,希望政府可以允許太陽能企業發電自發自用,同時也被準許平價上網。
多元化技術路線,多元化市場應用,多元化扶持政策,是中國光伏業者走出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整個產業90%以上一邊倒的吃晶硅飯,本身就是個非理性的、急功近利式的發展路線圖,薄膜電池逐漸擴大市場比例是符合太陽能光伏應用趨勢的;提高類單晶在整個硅錠所占比例、增強市場接受度是中國光伏產業要完成的使命,這是中國光伏業擁有話語權的希望所在;除了在西部興建大規模地面電站,在東部也要暢導分布式光伏電站自發自用與平價上網并舉。
把半導體技術和行業的經驗推廣到太陽能光伏行業,已開始被中國光伏業者所接受,比如強調產品的一致性、對良率的控制能力提升等。也許這是行業冬天里的一種無奈選擇,但這是一種產業自我糾正行為,從盲目無序走向理性科學發展之路。半導體用了30年時間把晶體管單位成本降低了2000萬倍,太陽能光伏用了5年時間把電池每瓦成本降低了5倍,以半導體的發展路線圖來觀察太陽能光伏產業,只能有一個結論:光伏產品成本下降空間還具想像力,但這取決于光伏業者技術能力的高低。
中國光伏行業必須明白,依賴技術進步和產業鏈的有效合作才能得以持續發展,并通過垂直產業鏈的有效互動整合行業資源,從而促進光伏成本持續下降,以達到平價上網的入門要求。盡管我們身處冬天,但光伏市場不相信眼淚,因為太陽能光伏還沒牛到舍我其誰的份上,充其量就是個配角起個補充作用,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想替代傳統化石能源,哪怕是實現了平價上網也希望不大,尤其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