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智能電網的發展為電力電子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現在我國智能電網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關鍵的時期。
“智能電網將可以使得物聯網的主要因素之間進行有效率的通信,這對于技術創新來說是一個有利的領域,提供巨大的機會。智能電網的發展將創造新的市場,新的經濟發展,同時使得地區和國家確定智能電網戰略,來滿足他們特定的需求,同時提供技術和服務能力,在智能電網方面,并且使這些能力和技術跨越國界。新的企業協作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之間,就智能電網方面也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機遇。”IEEE標準協會項目策略經理William Ash在接受《中國聯合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4萬億市場待分據記者了解,被定義為“堅強的智能化電網”的中國智能電網已于2009年下半年正式拉開序幕,規劃到2020年,全面建成統一堅強智能電網。
在三個階段里總投資預計將超過4萬億,其中:試點規劃階段(2009-2010年)預計投資5500億元;全面建設階段(2011-2015年)預計投資2萬億元,其中特高壓電網投資3000億元;引領提升階段(2016-2020年)預計投資1.7萬億元,其中特高壓投資2500億元。6月6日,國家電網發布2012年第二批電能表(含用電信息采集)集中招標采購公告,前瞻統計,本輪招標貨物需求為智能電表2573萬只(其中:2級單相2395萬只,1級三相155萬只,0.5s級三相22.6萬只,0.2s級三相5607只),普通電子式電能表115萬只;此外,還招標專變采集系統15萬套、集中器81.5萬臺、采集器591萬臺。而這只是智能電網建設市場需求的冰山一角。在智能電網建設進程中,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各環節都會涉及到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也是我國智能電網建設規劃中“規劃試點階段”和“全面建設階段”的重點任務,尤其是目前我國智能電網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各項基礎設施的需求將會呈現出跨越式增長。
在William Ash看來,在智能電網發展的初期,很難確認這個市場將要發展的規模,但是在現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做一個比較,把智能電網和移動通信和互聯網做一個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業務的發展進程,我們知道這些技術發展的廣泛性,在未來還會有怎樣的發展空間。智能電網的潛力甚至更大,因為它向我們介紹了運用現有的技術和應用,將新的技術和服務應用,來提供供電的可好性,尤其是在減排、在保證輸電安全性方面。同時我們要考慮到通信技術,與我們的客戶和企業提供能源相關的解決方案。同時在討論技術的時候,我們也知道這個技術也可以應用于汽車、醫療、智能家居,以及商業及工業,關于智能家庭、企業和智能城市。他表示,在智能電網方面,我們正步入一個關鍵性的技術階段,市場是廣大的,技術創新是迅速的,這里面有很多技術,智能電網技術是非常復雜的,因為這種復雜性,智能電網需要協作,需要標準,需要業務的融合。只有通過這種協作,我們才可能建立起全球標準,而這種全球標準對于保證智能電網市場的成功是至關重要的,使得每個人都可以享受智能電網帶來的福祉。對于全球生態系統中各個環節的共同參與,我們可以協作開發這些技術,使得可靠、安全的智能電網服務成為一個現實,這樣我們可以促動經濟,提升經濟的發展。
全球標準需統一
業內人士認為,智能電網的建設,涉及領域廣、參與行業多,于是,能夠統籌各領域、各行業,協助國家進行智能電網合理建設、或者在電網建設某些環節具備領先科技技術的智能電網服務行業,在智能電網建設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不過,智能電網需要將發電、配電等環節系統之間能夠進行互相的通訊,這其中會導致很多創新,導致很多新技術的產生,能夠把創新和新技術應用到我們的市場中去。“由于市場參與的企業眾多,要想整個環節順利的銜接起來,我們就需要一個全球統一的標準,使得全球的嶄新的一些技術、商業和各方面的交流,能夠在共同的情況下進行更好的促進商業和貿易。”IEEE 2030專項小組聯合主席、電力系統網絡安全專家Sam Sciacca告訴《中國聯合商報》記者。Sam Sciacca認為,一個全球性的智能電網的標準能夠使兩件事能夠促成:一是全球的標準就能夠使得商業的流動更加容易,比如設備、服務,能夠在不同的國家之間流通;第二,電力供應事業單位可以去利用來自于世界各地的經驗和專業特長,比如中國可以分享一下他們在智能電網方面的經驗,同時他還可以從全球的經驗中學習一些東西。
目前,我國在大力發展以風能、太陽能為主導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可是,這些能源難以實現連續性,一旦并網將對電網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帶來不小的威脅。那么,如何從這些沒有實現連續性的這些源頭獲得能源呢?Sam Sciacca告訴記者,從智能電網的角度來看,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占多大份額的能源來自像風能、太陽能這樣的能源,非連續性能源。在中國,我們看到在這方面既有巨大的挑戰,也有巨大的機會。智能電網的成功需要一個智能社區,人們需要參與這個過程,需要理解這種智能電網儲能的優勢,同時用戶也需要理解,他們需要某種程度上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消費習慣。比如說供電是不連續的,也許人們需要更多的提高節電意識,因此我們需要考慮三方面,智能的電能,智能的輸電,以及智能的社區、智能的用戶。
“智能電網將可以使得物聯網的主要因素之間進行有效率的通信,這對于技術創新來說是一個有利的領域,提供巨大的機會。智能電網的發展將創造新的市場,新的經濟發展,同時使得地區和國家確定智能電網戰略,來滿足他們特定的需求,同時提供技術和服務能力,在智能電網方面,并且使這些能力和技術跨越國界。新的企業協作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之間,就智能電網方面也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機遇。”IEEE標準協會項目策略經理William Ash在接受《中國聯合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4萬億市場待分據記者了解,被定義為“堅強的智能化電網”的中國智能電網已于2009年下半年正式拉開序幕,規劃到2020年,全面建成統一堅強智能電網。
在三個階段里總投資預計將超過4萬億,其中:試點規劃階段(2009-2010年)預計投資5500億元;全面建設階段(2011-2015年)預計投資2萬億元,其中特高壓電網投資3000億元;引領提升階段(2016-2020年)預計投資1.7萬億元,其中特高壓投資2500億元。6月6日,國家電網發布2012年第二批電能表(含用電信息采集)集中招標采購公告,前瞻統計,本輪招標貨物需求為智能電表2573萬只(其中:2級單相2395萬只,1級三相155萬只,0.5s級三相22.6萬只,0.2s級三相5607只),普通電子式電能表115萬只;此外,還招標專變采集系統15萬套、集中器81.5萬臺、采集器591萬臺。而這只是智能電網建設市場需求的冰山一角。在智能電網建設進程中,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各環節都會涉及到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也是我國智能電網建設規劃中“規劃試點階段”和“全面建設階段”的重點任務,尤其是目前我國智能電網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各項基礎設施的需求將會呈現出跨越式增長。
在William Ash看來,在智能電網發展的初期,很難確認這個市場將要發展的規模,但是在現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做一個比較,把智能電網和移動通信和互聯網做一個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業務的發展進程,我們知道這些技術發展的廣泛性,在未來還會有怎樣的發展空間。智能電網的潛力甚至更大,因為它向我們介紹了運用現有的技術和應用,將新的技術和服務應用,來提供供電的可好性,尤其是在減排、在保證輸電安全性方面。同時我們要考慮到通信技術,與我們的客戶和企業提供能源相關的解決方案。同時在討論技術的時候,我們也知道這個技術也可以應用于汽車、醫療、智能家居,以及商業及工業,關于智能家庭、企業和智能城市。他表示,在智能電網方面,我們正步入一個關鍵性的技術階段,市場是廣大的,技術創新是迅速的,這里面有很多技術,智能電網技術是非常復雜的,因為這種復雜性,智能電網需要協作,需要標準,需要業務的融合。只有通過這種協作,我們才可能建立起全球標準,而這種全球標準對于保證智能電網市場的成功是至關重要的,使得每個人都可以享受智能電網帶來的福祉。對于全球生態系統中各個環節的共同參與,我們可以協作開發這些技術,使得可靠、安全的智能電網服務成為一個現實,這樣我們可以促動經濟,提升經濟的發展。
全球標準需統一
業內人士認為,智能電網的建設,涉及領域廣、參與行業多,于是,能夠統籌各領域、各行業,協助國家進行智能電網合理建設、或者在電網建設某些環節具備領先科技技術的智能電網服務行業,在智能電網建設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不過,智能電網需要將發電、配電等環節系統之間能夠進行互相的通訊,這其中會導致很多創新,導致很多新技術的產生,能夠把創新和新技術應用到我們的市場中去。“由于市場參與的企業眾多,要想整個環節順利的銜接起來,我們就需要一個全球統一的標準,使得全球的嶄新的一些技術、商業和各方面的交流,能夠在共同的情況下進行更好的促進商業和貿易。”IEEE 2030專項小組聯合主席、電力系統網絡安全專家Sam Sciacca告訴《中國聯合商報》記者。Sam Sciacca認為,一個全球性的智能電網的標準能夠使兩件事能夠促成:一是全球的標準就能夠使得商業的流動更加容易,比如設備、服務,能夠在不同的國家之間流通;第二,電力供應事業單位可以去利用來自于世界各地的經驗和專業特長,比如中國可以分享一下他們在智能電網方面的經驗,同時他還可以從全球的經驗中學習一些東西。
目前,我國在大力發展以風能、太陽能為主導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可是,這些能源難以實現連續性,一旦并網將對電網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帶來不小的威脅。那么,如何從這些沒有實現連續性的這些源頭獲得能源呢?Sam Sciacca告訴記者,從智能電網的角度來看,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占多大份額的能源來自像風能、太陽能這樣的能源,非連續性能源。在中國,我們看到在這方面既有巨大的挑戰,也有巨大的機會。智能電網的成功需要一個智能社區,人們需要參與這個過程,需要理解這種智能電網儲能的優勢,同時用戶也需要理解,他們需要某種程度上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消費習慣。比如說供電是不連續的,也許人們需要更多的提高節電意識,因此我們需要考慮三方面,智能的電能,智能的輸電,以及智能的社區、智能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