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球能源危機的日益緊迫和歐美國家加大光伏補貼,光伏產業的發展迅速,但2011年以來,全球經濟受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不確定性因素增加,歐美各國為解決債務問題,紛紛減少光伏補貼,導致多晶硅價格迅速走低,從2011年年初的60‐70萬元/噸下降到18‐23萬元/噸;同時,為解決國內自身問題的美國對中國光伏組件提出“雙反”調查,短期內對光伏行業發展造成一定影響。但光伏作為人類未來解決能源危機的重要途徑,各國相繼制定了鼓勵發展光伏產業的政策,我國亦將其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予以重點扶持。2011年以來,多晶硅行業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一、技術不斷進步,生產成本逐步降低
隨著各國投入的不斷加大,光伏產業技術發展迅速,在多晶硅領域,紛紛采用冷氫化技術和大型化還原爐,2008年以來,新上多晶硅還原爐生產線由9對棒、12對棒占主導已逐步更新發展為目前24對棒、36對棒占主導。多晶硅還原階段能耗亦有2008年的120千瓦時/公斤逐步降低至現在45千瓦時/公斤,現國內外領先廠家多晶硅生產成本已降至19美元/公斤左右乃至以下,而國內一般企業成本在35‐50美元/公斤。如中國保利協鑫(GCL)2012年3月宣布其2011年末多晶硅生產成本已達到18.60美元/公斤。而隨著不斷采用新技術、擴大生產規模,國內主流企業多晶硅生產成本將于2013年左右降至25美元/公斤。
二、行業逐步向優勢廠商集中,行業整合加速
2011年以來,受歐洲債務危機導致下游需求增速放緩及多晶硅價格迅速走低影響,規模較小、技術落后、能耗高、成本高的多晶硅生產企業進入虧損甚至停產狀態。而行業中規模較大、技術先進、單位產品能耗較低、成本低的多晶硅生產企業仍看好行業長遠發展潛力而繼續擴大產能,如光伏行業內領先廠商美國Hemlock、德國Wacker、韓國OCI、中國保利協鑫(GCL)、永祥多晶硅、洛陽中硅、亞洲硅業、特變電工等等,依然繼續維持既有擴產計劃。從而將導致多晶硅產能不斷向技術先進、具有成本優勢的生產企業集中,并促使多晶硅價格逐步降低,從而降低光伏發電成本,進一步刺激下游光伏需求,推動整個光伏產業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為光伏產業鏈中具有創新、研發、成本、市場等競爭優勢的企業帶來長遠發展的機遇。
三、亞太地區逐步成為光伏消費市場主力
受歐洲減少光伏補貼的影響,亞太區太陽能光伏產品在全球需求中的占比將持續成長,從2010年的11%,至2015年成長至25%。中國與印度市場的公用規模光伏系統年末安裝量的激增將使2011年亞太地區的安裝量達到4.8GW。2011年四季度,亞太地區總安裝量將達到2GW,較上一季度增長39%,且較去年上漲130%。而推動安裝量上漲的正是中國,占2011年四季度地區需求量的近一半,到今年年末并網的系統將達2GW。這一安裝總量不僅位居亞洲首位,而且預計將以1.6GW的安裝量超越美國市場。而截至2011年8月份,已上報國家能源局待批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就已經達到約3.6GW,可見我國目前的光伏安裝市場仍然擁有巨大空間。
綜上所述,雖然短期內,受歐債危機和美國“雙反”調查影響,光伏行業發展速度有所放緩,但光伏發電作為未來解決能源危機的重要途徑,隨著行業整合、技術進步,多晶硅價格將穩步走低,光伏組件價格亦隨之走低,從而促使光伏發電成本逐步降低,進而刺激光伏發電需求。從中長期看,光伏行業將持續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