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總額突破6萬億元,不良貸款率0.4%,且連續27個季度保持在1%以內,如此亮麗的2011年成績單,足以讓國家開發銀行(以下簡稱“國開行”)在國際上傲視群雄。但自2012年以來,該行一向穩如磐石的信貸則開始四處冒煙。
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光伏業產能過剩嚴重,整個行業步入虧損境地,而這背后正是國開行給了光伏產業巨額的貸款。
除給光伏行業貸款外,國開行近幾年在新能源領域也下了大注,但都遭遇行業不景氣,比如風電行業也深陷產能過剩的泥淖。
國開行的另一個信貸風險點是地方融資平臺。宏觀經濟增長勢頭逆轉的趨勢已經確定,政府財政收入增幅減慢,尤其在房地產持續調控、土地出讓金收入急劇減少的情形下,國開行以土地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為抵押的投資方式正面臨挑戰。
光伏泥淖
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此前高歌猛進的光伏行業漸入寒冬,到今年危機愈演愈烈,整個行業進入崩潰邊緣,多年來由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和光伏企業參與導演的一場盲目擴張大戲終于走到了收場的時候。
近年來,國開行對光伏產業進行了大力度的信貸支持。2010年9月27日,賽維LDK宣布與國開行簽訂總額度達600億元人民幣的戰略合作協議,用于支持賽維LDK太陽能光伏項目及境外光伏電站工程、境外建廠、境外兼并收購等項目建設,刷新了國內光伏行業授信額度的歷史紀錄。
早在2010年4月,天合光能與國開行江蘇省分行合作,約定2010~2015年期間,國開行預計向天合光能提供300億元人民幣或等額外幣貸款。此后不久,無錫尚德也宣布已與國開行簽署協議,未來5年可獲得最多500億元人民幣貸款。
同年7月,英利綠色能源與國開行的合作再現大手筆,這一次是360億元的授信支持。9月,晶澳太陽能宣布和國開行上海分行簽署了300億元人民幣的信貸融資協議。
2011年11月,在光伏行業下行趨勢明顯的情況下,國開行依然為漢能控股集團提供了300億元人民幣的戰略授信。同一年內獲得國開行信貸支持的還有中電光伏和超日太陽能,額度總計約90億元人民幣。
粗略算來,僅這幾家光伏業內規模較大的企業已獲得國開行2450億元人民幣的授信額度,盡管授信額度不一定全部發放完畢,但風險不可小視。
以江西賽維為例,其2013年到期債務為3.8億美元,而自由現金流僅1.37億美元,這還包括2011年國開行全資子公司國開金融聯合建銀國際、中銀國際給予賽維太陽能的2.4億美元注資,賽維的財務狀況顯然已經惡化。截至今年4月,已連續第三個季度虧損,照此發展,可能資不抵債。
無錫尚德今年第一季負債達35.75億美元,資產負債率自2005年以來首度攀至80%以上,達82%。尚德的銀行貸款也從2005年底的0.56億美元,升至2011年底的17億美元。這意味著2012年尚德至少得賺16億美元,才能還清明年3月將要到期的債務,但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其他太陽能光伏上市企業的財務報表也可以讓我們看出行業所蘊含的信貸風險。精功科技、超日太陽和海潤光伏上半年度的業績公告全部轉盈為虧,預虧分別達到700萬~1200萬元、1.2億~1.5億元和1.35億元。
“目前光伏產業呈現的發展困境,不是政策造成的,是我們的企業家和金融推手共同造成的。比如我們的銀行,尤其是國開行,在這些年光伏行業的盲目擴張中,它是罪魁禍首之一!眹野l改委能源研究所副主任李俊峰在接受一家媒體采訪時這樣說。他指出,早在2007年他就發出過預警,當時的盲目擴張已經成了現實。
9月12日,在天津達沃斯論壇上,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認為,光伏產業需要找到一個可持續發展之路,通過造就市場化的環境來推進這個行業的洗牌和重新整合。整個行業從低谷走向復蘇可能需要2~3年的時間。
重慶窗口
5月3日,一家境外媒體關于國開行對重慶市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一個報道引起不小震動,雖然此后國開行重慶市分行行長郭東聲明稱,該行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資產質量良好,風險可控,但外界對國開行在地方融資平臺上的信貸風險非常關注。
其實,國開行和地方融資平臺淵源很深,“平臺貸”的始作俑者正是國開行,它還有個名字叫“打捆貸款”,即通過多個項目共同使用政府信用資源、企業信用資源和項目信用能力,從而使信用資源得到更充分的運用。
具體操作是,國開行先與地方政府合作,構筑信用平臺(就是地方融資平臺);隨后,在開展城建打捆項目貸款時,以國有獨資或控股的城市建設投資公司作為承貸主體,將一個城市或區域的若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組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項目,向銀行申請貸款;而國開行一方面會要求以土地做抵押,另一方面往往需要地方政府出具擔保函或安慰函。所以“打捆貸款”其實就是地方融資平臺貸款。
自1998年國開行與安徽省簽訂了第一份金融合作協議,率先采取以項目打捆、政府指定融資平臺為統借統還借款法人的模式以來,到2005年末,國開行已與30個省、348個地市、906個縣級政府簽訂了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覆蓋率分別達到94%、90%和47%。
[$page] 2008年下半年,中國政府實行4萬億元人民幣的刺激政策,地方政府由于缺少資金投資,用政府信用或者土地出讓金收入作為抵押的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得到了瘋狂發展,幾乎所有商業銀行都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進行了大量貸款,包括農村信用社,擔保公司和一些信托公司。根據銀監會數據,截至2011年9月末,全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超過1萬家,平臺貸款余額9.1萬億元。
由于地方融資平臺大多資本金不實,所投項目往往沒有確定的現金流和還款來源,更由于地方政府對貸款做擔保違背現行法律,因而地方融資平臺貸款蘊藏巨大風險已經形成了全社會的共識。
今后三年是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還款高峰,而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因地產調控出現大幅下滑,并且地方政府在保障房、水利投資、醫療改革等領域的支出壓力明顯增大,因此地方政府財務已經出現一定的流動性風險,由此監管層在今年3月份不得不采取地方融資平臺展期的措施,這說明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風險開始暴露。
而重慶市通過地方融資平臺進行銀行融資,然后投入基礎設施建設顯然是各地學習的表率。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