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到8月,記者在兩個月的時間里,調查中國小水電的生存現狀。幾乎所有的小水電企業都向記者抱怨,上網電價太低,導致企業深陷虧損,無利可圖。
誠然,今年來水頗豐,在地方協會和水電企業的不懈努力下,部分省市的小水電上網電價微提,但這偶一年份的好轉并不足以破解小水電行業普遍面臨的生存難題,調高的幾分錢電價可謂“杯水車薪”。
業內人士多認為小水電企業之所以深陷虧損泥淖緣于上網電價太低、環評要求嚴格、移民建庫成本上漲等多重因素的作用。
但筆者在調查后認為,上述原因只是導致小水電虧損的一個因素,現階段小水電產業化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的解決,需要國家相關負責部門出臺政策扶持,比如財政補貼,稅收優惠。
因此,就目前而言,制約小水電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性原因在于“大家長”缺位,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繼而出現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越位代管現象。正是管理體制不順而衍生出優惠扶持政策不落實、項目驗收標準規范不統一而造成水電站手續不全等諸多問題,將小水電拖入了生存艱難的困局中。
小水電對于解決農村偏遠地區的電力供應作用重大,需要有“娘”來規范小水電行業,理順行業監管機制,這才是當前微提電價等眾多減虧措施的重中之重,治標更要治本。
有“娘”之后,首先要轉變和完善小水電的主管部門職能,從整體著眼規劃小水電產業發展格局和未來方向,而不僅是職權收歸兼并。在主管部門的統一領導下,多部門協調完成對先前各部門發布的標準要求的規范化、公開化、統一化,對含糊不清的條款進行補充說明,做到有法可依。
其次,設立專門的監管部門,對小水電項目審批、發電成本、上網電價審批、環評驗收等過程進行公開透明的專業化監管,并根據監管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解決建議。
再次,正視水電發電成本上漲的事實,在進行充分成本測算的前提下,對小水電上網電價進行適當調整,以激發企業的積極性,但“水火同價”在短時間內還不可行。
此外,在設置行業標準和要求時,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水電資源稟賦和企業現狀,過于嚴格的標準可能會因資金、技術、資源等因素的制約而淪為一紙空文,反而造成政策執行成本的浪費。
不過,企業在依靠外部助力解決生存問題后,更應該注重技術改造、更新設備,憑借提高核心競爭力分得一杯羹而非僅僅依靠政策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