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機床工具行業是由金切機床、鍛壓機械、鑄造機械、木工機床、量刃具、磨料磨具、機床附件含滾動功能部件、機床電器含數控系統八個小行業組成的。各個小行業生產的產品按不同特征分為若干類型和眾多的品種、規格,已經形成門類品種比較齊全、主機和配套件有一定基礎的生產制造體系,并擁有具備相當技術力量的科研院所和一批重點骨干企業。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機床歷經50多年的努力,整體機床工具行業有了很大發展,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提供了大量的基礎工藝裝備,為國家的現代化進程做出重要貢獻。目前機床行業還未度過轉型期,國內機床產業與經濟運行質量同步增長。
隨著改革的深入,多種經濟成份并存的格局已經形成,機床工具行業呈現了快速發展的好形勢,已經開始進入發展速度與經濟運行質量同步增長的新階段,并為我國由機床制造大國向機床制造強國邁進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我國已進入世界機床生產大國、消費大國和進口大國的行列。據統計,我國機床工具行業企業共有2023個其中屬于國有企業范疇959個,占總數的47.4%;民營企業758個,占37.5%;三資企業306個,占15.1%,全行業總資產達1175億元,擁有從業員工52萬人。
機床工具行業競爭力具體進步表現是:產值產量高速增長,經濟效益明顯提高;數控機床的發展速度高于行業的平均增長速度。
專家認為,經過“十一五”的高速發展,雖然我們的數控機床產業已初具規模,在自主創新方面也取得了明顯成效,行業的國際地位得到了顯著提升,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制約行業發展的問題依然存在:一是技術進步相對滯后;二是發展方式偏重于規模擴張。吳柏林告訴筆者,現階段機床行業的基本特征是大而不強,其主要矛盾是國內市場需求結構的加速升級與行業供給能力不相適應。當前,全社會的科技創新和節能環保意識空前提高,在增長速度回落和全社會調結構、轉方式雙重因素作用下,市場需求結構正在加速升級,這也必然帶來對制造裝備升級的需求。這點從2011年的進口統計數據就能得到很好印證。
來自機床協會的統計數據表明,2011年我國機床工具產品進口增勢較快,進口203億美元,同比增長29%。吳柏林指出,目前我國經濟增長依賴出口和投資拉動的狀況并未根本改變,但這兩方面的增長動力已經明顯下滑。可以預計,今后一段時間內宏觀經濟增長將會減緩,對機床工具產品的需求增長也將趨緩。
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機床工具產品進口增長迅速,前三季度,機床工具產品累計進口152.7億美元,同比增長38.5%。其中金屬加工機床進口99.1億美元,同比增長51.4%。因進口激增,國產金屬加工機床、數控機床市場占有率呈顯著下降態勢。
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機床工具行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4721.7億元,同比增長33.5%。這意味著中國機床工業雖然產能巨大,但事實上還不能“自己武裝自己”。
據金模機床網CEO羅百輝分析,機床工具進口額增速遠高于國內機床工具企業工業總產值增速,反映出市場需求結構不斷變化,對中高端產品的需求明顯增加,也反映出國產中高端產品在技術水平和產業化上都存在不足之處。
由于國際機床市場營銷策略發生變化,以高技術為先導、用高技術裝配的低價格中檔機床產品迅速占領中國機床市場,對中國國內機床企業提出嚴峻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推動行業由大變強已刻不容緩。
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的德國、日本機床企業恢復很快,行業巨頭馬扎克、德馬吉用高技術生產的低價格中檔機床產品特別受中國市場歡迎。中端產品的大量涌入給中國發展中高檔數控機床產業帶來巨大的競爭壓力。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機床附件行業工業產值同比增長42.9%,而機床零件、部件進口額同比增長40.8%,基本與國內機床附件產值同比增速近似。
可以看出:中國當期生產的中高檔金屬加工機床大部分仍然配置進口功能部件,反映出中國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基礎、關鍵、共性技術尚未完全掌握,功能部件發展仍滯后于主機發展的現實。
中國要成為世界的“制造強國”,第一個需要翻越的“門檻”就是機床。作為裝備制造業的“裝備”,機床就成了先進制造技術的載體和裝備工業的基本生產手段,是裝備制造業的基礎設備。
面對世界機床市場數控機床高技術低價格的競爭,中國機床企業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實現由大而不強,向由大變強的方向轉變。“‘機床之鄉’沈陽可能會成為世界機床制造基地。”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關錫友說。
據了解,沈陽機床集團自2009年在世界金融危機中成為機床行業中表現最出色的企業后,發展勢頭十分迅猛,正迎來史無前例的發展高峰。
目前,沈陽機床集團以高檔數控機床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依托,聯合國內8家企業、6家院校組建了“數控機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自主研發了上千種數控機床新產品。
此外,世界機床兩大巨頭——德國德馬吉、日本森精機將與沈陽機床集團合資在沈陽建廠,這勢必改變世界機床行業格局,沈陽也將成為繼德國斯圖加特、日本名古屋后新的世界機床制造核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