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國家出臺多項光伏產業扶持政策,迅速在光伏業界釋放“破冰”信號,但距產業整體復蘇仍言之尚早。24日,在江蘇無錫召開的第五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王駿在演講中指出,國內光伏企業需正視過去十年的“教訓”,在市場誘惑下擺正心態,遏制非理性沖動,才能迎來健康發展。
2013年,對中國光伏業而言可謂最不平凡一年,傳統歐美市場訂單持續萎縮,歐盟“雙反”調查、尚德破產、融資荒……就在種種跡象加劇業界恐慌之時,7月,國務院下發《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先后出臺關于項目管理、電價、稅收等配套政策,預示國內龐大市場大門正徐徐拉開。
“國內市場的啟動可以被視為當下光伏企業復蘇的新一輪曙光,但眼下產能過剩、研發不足的產業弊病依然存在”,王駿表示,光伏新能源產業對世界各國均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整體市場只增不減,眼下進一步提高技術、降低成本,才是未來兩年光伏產業能否復蘇的關鍵。
王駿介紹,歐美有計劃至2050年,將各自能源結構中的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至80%,這份宏大的計劃下誕生了中國光伏產業的輝煌崛起,也見證了非理性沖動下的產業之痛,產能過剩、惡性競爭、關鍵技術落后的現狀延續至今。
“按國家規劃,中國計劃至2020年將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至15%,對新能源企業而言確實存在大量機遇。但目前,補貼較小的風能已超越光電,成為除水電之外的主要替代能源。因此,國內光伏企業遠非高枕無憂”。
王駿認為,作為中國新能源產業的主體之一,國內光伏企業急需解決的是尋找成熟商業模式,在市場競爭中實現產業整合、推動技術進步,才能真正在國際市場立于不敗之地。(孫文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