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持續發生的霧霾天氣,改善大氣環境質量,近日中國鋼鐵產能第一大省河北制定了5年內削減6000萬噸產能的目標。一邊是因產能過剩導致的微利和虧損,一邊則是備受指責的“高污染”,中國鋼鐵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統計顯示,2011年下半年以來,中國鋼鐵業一直在盈虧線附近徘徊。若扣除礦山和投資的收益,鋼鐵生產主業已經連續7個季度虧損。今年上半年,鋼鐵行業平均銷售利潤率僅0.13%,處在工業最低水平。噸鋼利潤一度只有0.43元,兩噸鋼鐵賺的錢不夠買一支冰棍。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等多位權威人士認為,鋼鐵企業已經進入微利時代,企業成本壓力巨大。資金匱乏,企業環保投入動力不足。
而根據國務院2013年9月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國未來將對包括鋼鐵在內的重點行業進行清潔生產審核,針對節能減排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采用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裝備,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到2017年,重點行業排污強度比2012年下降30%以上。
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數據顯示,若啟用環保設備,企業每生產一噸鋼需要增加100元以上環保設施運行成本;而不啟用環保設備,一個中等規模的鋼鐵企業每年可減少上千萬元的成本。
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3月份曾通報,河北省60%的鋼鐵企業運行存在環保問題,70%的除塵設施運行不正常,80%的生產廢水違規排放;除了民營鋼鐵企業,部分國有大型鋼鐵企業也牽涉其中。
“環保運營成本高,企業不作為很劃算。”一位不愿具名的鋼鐵企業負責人說,如果被發現,最高也不過罰款幾十萬元,即便每個月都受處罰也劃算。因此,部分鋼鐵企業環保設施能不上就不上,能不運行就不運行,最大限度降低環保成本。
一些鋼鐵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環保部門的監管重點是企業是否安裝了環保裝備及監控設備,甚至細化到具體品牌或型號。例如,環保部門要求鋼鐵企業統一安裝某種防塵網,耗資近2億元,而使用低成本的噴灌灑水能達到同樣的防塵效果。
鋼鐵行業人士建議環保部門將監管重點由“重裝備”轉變為“重效果”,在限定標準的前提下,允許企業自主選擇環保達標方式,以降低環保成本。另外,考慮在政府采購過程中,側重選擇符合國家綠色標準的鋼材產品和服務,倒逼鋼鐵企業規范發展。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指出,積極推行激勵與約束并舉的節能減排新機制。中國政府正在考慮擴大“綠色信貸”的覆蓋范圍。對于綠色、低碳企業給予信貸資金支持,不支持“兩高一剩”項目。
河北省幾家地方民營鋼鐵企業負責人認為,一旦限制污染企業貸款,就會觸及企業的神經。
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沈曉悅說,目前銀行業大都以環境“合規評價”取代了環境風險“定量評價”,這導致環境高風險企業、環境合規型企業和環境友好型企業的評級結果可能毫無差別。環保部門要盡快建立環境風險評估方法和技術標準。
“市場經濟是利益驅動型經濟,要扭轉鋼鐵環保工作不利的局面,必須尊重市場規律,運用市場方法,理順利益機制,讓環保變得有利可圖。”河北寶豐鋼鐵公司負責人劉秋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