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新工人”革命正在中國升起,不過此次革命并不牽涉到人類。
電子工廠經理人指出,鑒于工資不斷攀升以及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機器人工人取代人類的那一天越來越近。據悉,新一輪的行業機器人正在研發過程中,其中包括擁有視覺、觸覺、甚至是學習能力的高端人形機器人,也有低成本的簡易機器人。
一些企業高管聲稱,未來五年內,這些技術將會改變中國工廠的運作模式,同時還會彌補因年輕人越來越不愿意從事體力勞動而產生的勞動力不足。
當然,摩拳擦掌準備借力此次電子制造業革命的并非只有傳統機器人制造商,比如說全球領先的電力和自動化技術企業ABB集團和德國自動機械生產商庫卡。亞洲電子供應商,諸如臺達電子和富士康科技集團,也在努力尋求打造更好的機器人。此外,一些規模較小的自動機械企業,比如丹麥的Universal Robotics A/S,也在躍躍欲試。
不過,一些高管對此持謹慎態度。在他們看來,中國的自動化轉變很可能會花費數年的時間,而且將會面臨諸多挑戰,其中包括先進機器人的高價格、持續存在的技術限制、以及靈活性的缺乏 。
臺灣廣達電腦集團公司副總裁Tim Li指出,“如果你的訂單減少,你可以解雇工人,但是你卻沒辦法解雇機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臺達電子是機器人制造領域的“新人”。據了解,該電子供應商一直為蘋果等知名公司制造電源適配器。不過,2012年,該公司開始啟動更加有雄心壯志的項目:生產可以取代電子工廠人類勞動力的廉價機器人。
臺達首席執行官海英俊在接受采訪時說,“很明顯,自動化是中國未來的趨勢。但是,問題在于如何拉低機器人的成本。我們相信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原因很簡單,在制造機器人的過程中 ,三分之二的部件是我們自己制造的。”
臺達目前正在測試一種獨臂、擁有四個接點的機器人。此種機器人能夠移動物體、組裝部件和完成簡單的工作任務。臺達希望,到2016年,此種機器人能夠上市,售價1萬美元左右,(成本不足當前主流機器人的一半)。
毫無疑問,這種機器人的價格要比工人的薪水便宜。要知道,機器人可以二十四小時工作。
臺達相信自己能夠通過成本優勢實現低價格目標。
不過,實事求是地講,絕大多數機器人要比工廠工人的成本昂貴很多,但隨著工人工資的不斷攀升,這種成本差距正在不斷收窄。
機器人技術的進步,使得電子企業將把一些制造任務帶回美國的希望升溫。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即便自動化變得相對簡單,電子集裝很可能會繼續留在中國,因為較大規模的部件供應鏈仍在中國。
當然,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人工仍比機器人便宜很多。此外,單就某些工作任務而言,人工操作更加便捷,因為機器人操作還涉及到改編程序,這也是中國自動化進程需要克服的阻礙。
不管怎樣,中國自動化進程對于機器人制造商來說是巨大的機遇。庫卡首席執行官提爾·路透指出,“我們20%的業務在中國,而且我們看到了這些業務正在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