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產業低端化”的陰霾一直籠罩在新能源行業上空。宏觀經濟趨緩影響電力需求、行業產能過剩的大環境更加劇了這種擔憂。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告訴記者,據中投最新調研數據表明,2013年上半年風電、光伏行業整體產能過剩,前者過剩65%左右,后者過剩55%左右。
“風電、光伏行業整體產能嚴重過剩,從產業鏈環節來看,主要集中于中下游,即光伏組件、風電整機、電站等。上游核心零部件、核心技術以及生產設備很大一部分還依靠進口,是中下游廠商成本控制的一大包袱。”任浩寧表示,危機也將倒逼產業升級,國產零部件、設備、材料等有望得到市場的青睞。
成本控制是關鍵
產能過剩,價格戰輪番上演,毛利率不斷走低,風電整機制造商、光伏組件廠商紛紛爆出虧損殘局。
作為中國最大的風電整機制造商,華銳風電繼2012年虧損5.83億元之后,今年第一季度又虧損2億元。實際上,虧損的不僅僅是它一家,風電整機制造行業幾乎全面虧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光伏組件制造商的日子也好不了多少。2012年,全球光伏組件龍頭天合光能虧損2.66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依然虧損,凈利潤為負6370萬美元。
在此背景下,加大成本控制力度顯得尤為重要。
2012年,原材料采購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費用分別占據華銳風電總成本比例為99.08%、0.33%和0.59%,這也意味著原材料成本控制將對公司總成本產生重大影響。
任浩寧表示,目前風電、光伏上游約有60%-70%的設備及材料依賴進口,國外的企業掌握了定價權,如果進口比例過重,必然會導致成本的上升。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通過采用國產設備、零部件、材料等,對于企業熬過寒冬、保持長久經營顯得意義非凡。
“歐盟向中國出口光伏生產設備、材料等所賺取的利潤,遠高于中國出口到歐盟的光伏組件所得的利潤,中國企業賺了一點辛苦錢還不夠交學費。國家既然已經把光伏列入七大新興戰略產業中,技術、市場兩頭在外的局面就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光伏設備商深圳市大族光伏科技公司總經理王俊朝說。
在光伏產業鏈中,組件和電池環節設備國產化率最高,不過也無法實現全面國產化。多晶硅環節的還原爐、硅片環節的切割機、電池環節的絲網印刷機等設備目前更是百分百依賴進口。縱觀整條光伏產業鏈,國產裝備數量占據僅1/3,價值占比則為1/4。
“百分百依賴進口的設備都非常昂貴,國外公司漫天要價。大族光伏生產的電池制造環節的設備價格僅是進口的50%。”王俊朝說。
任浩寧表示,以中投顧問對國內一家中型光伏企業的研究結果來看,如果其原材料、設備全部國產化,那么生產成本將減少50%-60%。
“光伏行業暴利時代已經一去不復還了,未來核心零部件、材料、設備全面國產化將勢在必行。”王俊朝對此十分堅定。
國產化進程加快
光伏、風電的危機讓一些國產零部件、材料、設備供應商深受影響。
2012年杭齒前進的風電齒輪箱產品銷售收入9672萬元,比預算減少16808萬元,下降63.47%。造成這個結果的直接原因是,2012年風電整機制造產量大幅下滑,杭齒前進2010年與某風電公司簽訂的3.92億元大單完成情況不如預期。
“風電整機制造產能過剩的問題的確也影響了我們的風電增速箱產能利用率。”杭齒前進董秘歐陽建國對記者表示。
行業整體低迷,上游零部件、設備供應商難免受到牽連,大族光伏同樣如此,2011年大族光伏收入達2億元,2012年收入下滑至不到1億元。
據王俊朝介紹,設備的需求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增量市場,即由下游客戶擴產帶來的,這個市場受到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更新換代帶動的需求,光伏電池生產設備技術生命周期是3年,6年就要完全淘汰。
對于大族光伏而言,這輪光伏危機是危中有機,但對于一些太過激進、技術實力又不過硬的同行而言,情況則是十分危險。
“2012年公司整體收入雖然下滑了,但依然沒有虧損,這與我們一貫穩健的經營策略密不可分;我們的技術實力也過硬,今年非常有限的幾家擴產企業都在找我們,英利省掉了‘免費試用’的過程,直接給我們下了訂單。”王俊朝表示。
王俊朝進一步透露,在光伏下游客戶擴產競賽中,行業內某家設備廠商也跟著擴大生產設備,結果遭遇行業低谷,導致庫存超過億元。“在下游廠商招標的時候,這家廠商即便把價格喊得很低,客戶也不敢要,因為積壓了一兩年的產品就意味著已經成了淘汰品。”
另外,光伏危機的出現與政府、企業急功近利的心態也有很大關系。尚德2004年總收入為8529萬美元,2007年總收入為13.48億美元,短短三年之間便成為收入過百億元的企業。“如此之快的成長速度,有多少行業能夠像光伏行業這樣?因此,過去政府只知道拼命助推企業擴產,卻忽略了對技術創新的鼓勵。”
“金太陽工程不再有了,近期國務院發布的光伏行業發展意見,對新開產能的電池轉換效率也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這都是未來行業發展將以技術創新為導向的標志。”王俊朝解釋,技術導向將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原有技術、產品、設備的升級,另一個則是設備及材料等實現國產化。
這一輪的光伏危機讓政府、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