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轉型升級
2013年前7個月,內蒙古煤炭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近一成。
自治區煤炭局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內蒙古全區超兩成煤炭企業停產,以民營煤礦為主導的鄂爾多斯東勝區開工率不足50%。
“現在的礦區非常蕭條,人員稀少,堆積的煤卻很多,與往年車來車往的熱鬧場景截然不同。現在我們的煤礦只開了三分之一,因為沒有市場都不敢多開采。”鄂托克旗烏任都西煤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劉永平說。
煤炭市場的寒意并未退去。傳統的煤炭粗加工的生產模式已經難以為繼,擁有豐富煤炭資源的內蒙古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內蒙古西北煤炭交易中心副總經理張永峰表示,以前的煤炭都是點對點、面對面的銷售,以至于煤價出現暴漲暴跌,需求和產供銷的不平衡。“現在的電子交易就可以讓煤炭的交易更加‘透明化’。”
整體經濟大環境的低迷,各行各業都有影響,而煤炭的影響最大,對于這種情況,煤炭資源的轉型升級就成為了企業的重點。“現在公司主要依靠當地豐富的煤炭資源,不用再將煤拉到外地發電,而是直接就地轉化為煤基活性炭,也就是吸附劑,這可以用在自來水和污水處理。今年已經開始試車了,現在一年的投產預計在2萬噸/年,現在已經有公司有意向找我們合作了。”談到轉型后的首份合約,劉永平喜悅之情難以掩飾。
“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綠色煤化工等等,這些都以煤炭為基礎原材料,然后進行深加工,這改變了以前粗放式的應用。那時煤炭形勢好壞對于企業基本沒有太大影響。”劉永平說。
把內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務華北、面向全國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是“8337”發展思路之一,這一主體思路,似乎讓煤炭企業又看到了希望,讓煤炭的轉型和升級更加富有生命力。
風電、光伏“大轉型”
在本次博覽會上,湘電集團公司和通遼市人民政府、開魯縣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在通遼市投資建設兆瓦級風機制造公司。
與此同時,光伏行業期待已久的光伏發電補貼細則也在日前出爐。根據各地太陽能資源條件和建設成本,將全國分為三類資源區,分別執行每度0.9元、0.95元、1元的電價標準。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實行按照發電量進行電價補貼的政策,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度0.42元。
兩大利好消息,給內蒙古的風力和光伏產業帶來了生機。
湘電風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譚文理表示,內蒙古有豐富的風優勢和資源儲備,市場空間和建設條件都非常好。內蒙古作為風電開發的主要基地之一,下一步他們的目標就是將風機推廣到內蒙古。
“補貼的出臺要高于預期,這樣主要是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中環能源內蒙古有限公司項目開發經理劉帆說。
在發展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產業,內蒙古資源條件上都有很大的本錢。記者了解到,內蒙古和天津就能源合作達成協議,雙方將推動蒙西至天津南、錫林郭勒盟至江蘇特高壓輸電通道等項目建設。力爭到2017年,內蒙古實現向天津送電總計300萬千瓦。
在推動光伏產業合作方面,內蒙古與天津將共同支持天津中環電子等企業參與內蒙古光伏電站及配套項目建設。計劃未來五年累計投資200億元,建設全球最大的光伏電站項目。
劉帆表示,內蒙古的光照資源好,在加上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所以新能源的未來前景會很好。
新能源的吸引力
中國普天、北控集團、東方電力集團、冀中能源等大型企業,都看中了內蒙古這片沃土,希望可以在這里有所作為。
“現在我們和內蒙古已經簽訂了關于軌道交通的戰略協議,會負責共同的開發建設。”中國普天行業電子事業本部副總經理馮榮芳說。
現在內蒙古大部分的煤礦基本靠無線對講機進行井下通訊,由于深度等問題會有安全隱患。在博覽會現場,中國普天的煤礦井下通訊設備倍受關注。
東方汽輪有限公司副總經濟師齊總表示,內蒙古是新能源的大省,前景很好,曾經提出的“煤從空中走,電從遠方來”的思路就很符合新能源的要求,現在新能源主要就是節能減排。
據了解,內蒙古風能技術可開發量占到全國總量的一半以上,資源儲量位居全國第二位。除此之外,內蒙古還有1.67萬億噸的天然氣儲量,再加上內蒙古大力推進煤炭的清潔生產和高效利用,可以說,未來內蒙古發展新能源具有廣闊前景。
煤炭市場寒意彌漫、風力發電“有電無市”、光伏市場遭遇“雙反”,大環境的“不景氣”,讓內蒙古能源企業倍感壓力,而此時的新能源成為他們改變現狀的救命稻草。
9月6日,第五屆內蒙古國際煤炭及新能源產業博覽會暨國際風力發電產業博覽會,將“轉型跨越、創新驅動、綠色發展”作為博覽會主題。作為能源大省的內蒙古,吸引了來自國內外近300家企業。他們的目標統一,就是在這個能源大區中尋求合作,讓新能源更廣泛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