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士康武漢科技園,3.2萬名工人生產組裝著全球55%的品牌臺式電腦。一臺臺戴爾、惠普、宏基、聯想,從這里發往世界各地。2012年,武漢富士康創造的產值為346億元,今年有望與去年持平。走進園區生產車間,生產線布局井井有條,操作人員動作靈巧。奇怪的是,有的工作流程上,見不到一個工人。在A區的粉體靜電噴涂室,只見幾個正在快速運轉的工業機器人。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Foxbot。
兩年前,噴涂室的所有員工換崗,富士康自主研發的Foxbot取而代之。“噴涂電腦機箱,以前靠人工,工作量大,還噴不均勻。現在換成機械臂噴涂,十幾秒鐘就能完成。”車間負責人說。不止噴涂室。在富士康武漢科技園,大工序自動化率已達到60%以上,機器人相應減少的用工量達到20%至30%。
據透露,富士康已為自動化備戰多年。《新世紀》在報道中說,早在2006年前后,富士康掌門人郭臺銘就聘請了一批自動化技術專家,專職研發富士康機器人,一批富士康機器人陸續推出。曾靠人口紅利獲得競爭優勢的富士康,為何花如此多的心思研發機器人?“勞動力成本上升、勞動力短缺,促使富士康謀求改變。”富士康武漢科技園園區主管陳聰漢表示。
招工難,難到什么程度?
他介紹,今年4月,面對成倍增加的訂單,富士康武漢科技園一度缺工1萬多人。
為吸引返鄉農民工,公司想了很多招,甚至到武漢各大客運站、火車站設接待點;為留住員工,武漢富士康不斷完善員工文化生活及娛樂休閑設施,逐步提高員工福利待遇。“加薪不能無限制,為控制成本,我們只能盡量減少用工,用自動化來取代。”陳聰漢說。
機器人的效率明顯高于人工。以打磨拋光為例,采用機器人后,相比人工,單個產品耗時從7分鐘縮短到5分鐘,產品優良率從87%提高到93%。“像這樣的機械臂,投資回收期只要1年。”指著正在噴涂的機械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從向人口要紅利,轉為向機器要紅利,富士康悄然發生著變化。
這一趨勢,正在引起各方關注。“勞動力成本高,加上90后不愿意做簡單的一線工作,使得大量外資企業、國內先進生產企業遭遇用工短缺。越來越多的制造型企業轉為向機器要紅利。”不久前,在寧波舉行的2013中國開放論壇上,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陳德銘如是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