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能源署發布的《EIA 2013年展望》中顯示,由于開采技術的進步,2011年美國致密油(在這里廣義理解為頁巖油)開采了6000萬噸,相比2007年大幅增產了5000余萬噸。引人注目的是頁巖油的增產量與當年原油進口的減少量大體相當,這也是眾多機構認為美國將迎來能源獨立新時代的主要依據。
美國是全球排在第11位的石油儲量大國,能源自給能力不應該太低。可是,卻因為環保問題使石油資源長期無法有效開采。從這個角度上看,美國能源不獨立并不是因為缺油,而是因為國內不同的利益訴求不能協調的結果。自然,頁巖油不可能是協調各種利益的對癥藥,況且頁巖油本身也存在著污染水源的環保問題,歐盟多數國家就嚴禁開采頁巖油,因此,美國頁巖油開采前景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
將能源獨立建立在頁巖油開采上并不現實。因為頁巖油井的開采量衰減得很快,這將嚴重制約頁巖油的穩產與增產。以美國能源署對美國頁巖油開采量的預測,頁巖油最高開采量將出現在2018年前后的年產1.3億噸,之后將逐步衰減到1億噸直至2040年。年產1億噸的頁巖油產量與年產6.5億噸至7億噸的原油消費數量相比仍然是個小份額。
更重要的是,假如美國真的大幅削減了從中東的石油進口,勢必減少中東的石油美元收入,這將直接影響中東對美國金融資產購買所形成的“美元再循環”過程;并且,還會驅使中東更傾向于與其它進口國使用美元以外的貨幣結算。在美國政客眼里,能源獨立不過是個油價問題,確保石油美元地位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而美國的石油需求也是石油美元的一部分。
可見,在美國國內多種利益的糾葛下以及復雜的國際關系環境中,美國能源獨立的前景不能簡單的歸結為頁巖油多寡的問題,而是應該立足于更宏大的視野中去才能真實的判斷。無疑,今天頁巖油對美國能源獨立的前景己被有意或無意的夸大了。
需要關注的是,雖然美國的能源獨立還在路上,但是,美國能源獨立的預期己在輿論上牽制了中東及俄羅斯等產油大國,使它們以資源為籌碼的豪氣被削弱;頁巖油技術領先的報告還引導了全球資本向美國頁巖油氣領域投資,資本回流迎合了美國投行想要的結果。更耐人尋味的是,在美國寬松貨幣政策行將退出的表述被頻頻解讀之際,因頁巖油的發現而使全球石油資源變得充裕起來的言論隨之大行其道,曾為高油價造勢的“石油峰值論”被一掃而空,重塑強勢美元的氣氛正在石油大宗品市場上悄然形成。
歷史已有證明,在很多時候,美國能源政策的真實動機并不會出現在官方的言論以及主流輿論中。今天美國官方及主要機構以頁巖油宏大敘事美國能源獨立的前景,并不意味著這就是美國能源的真實想法。因此,在面對突然掀起的以頁巖油增產引出的美國能源獨立話題時,我們有必要對此熱問題保留點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