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中歐雙方就光伏產品達成的“價格承諾”協議正式實施,有效期至2015年年底。只要參與簽約“價格承諾”的光伏企業,從6日起無需繳納高額懲罰性關稅。
“對光伏企業來說,這是一個理想的結局,避免了兩敗俱傷的局面出現。”山東一家規模較大的光伏企業相關負責人說,山東境內規模較大的光伏企業有三家,比較有競爭力的有十余家,原本要關閉的歐洲市場又重新保住了。對此,業內人士有不同看法。
觀點A
這個價格國內企業有錢賺
“目前,將不會公布最低限價和出口年限額的具體數字,但我們會被定價。”山東這家企業負責人說,據業內估計價格在0.56歐元/瓦左右,且每年輸歐光伏組件總量不得超過7吉瓦。
該負責人分析,這個價格低于歐盟早先提出的0.65歐元/瓦,屬于折中方案。目前,歐洲本地產組件光伏成本亦在0.57歐元/瓦左右,臺灣價格是0.53歐元/瓦,而印度等東南亞國家更是擁有自主定價權,一旦成規模、成氣候之后,對國內光伏市場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不過,與47.6%懲罰性關稅比,這是一個利好結果。”該負責人說,從另一方面講,避免了出現國內光伏市場的內部價格戰,價格在0.56歐元/瓦左右,國內光伏企業還是有錢可賺的。
觀點B
從市場上講中國分不了多少羹
然而,對這個利好消息,山東大海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工程師張勝利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此前,中國出口歐洲的光伏產品超20吉瓦,現在國內光伏產品更是接近40吉瓦,如今每年輸歐光伏組件總量不得超過7吉瓦,這是遠遠不夠的。”張勝利分析說,今年上半年中國出口歐盟的量就達到了7吉瓦,這次爭取到的是下半年全國的總配額1.5吉瓦。
據了解,歐洲光伏產業的發展已近飽和,歐盟各國逐步削減并取消各種新能源補貼。有業內人士認為,“價格承諾”對國內企業并不構成實質性利好。
目前,國內企業也在積極開拓日本、美洲、東南亞、西亞、非洲等新興市場,減少歐盟依賴癥。張勝利所在的企業已通過多種渠道,開拓國內外市場,將出口的重心轉向日本、印度、非洲等新興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