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太陽光能利用為核心的光伏產業在中國迅速發展,并逐漸發展成了出口導向的產業格局。僅在歐洲,中國光伏企業就占據了相關領域近六成的市場份額。這樣大的市場占有率,導致了最近一年歐盟對中國光伏的雙反調查。在各方努力下,從8月6日起,意在解決中歐光伏貿易爭端的“價格承諾”協議正式實施,中歐光伏貿易爭端告一段落。
光能的高效利用是一項新技術,但光伏行業的基本配件和原料的生產相對并不那么依賴高科技,很多小型勞動力密集型企業也隨著中國光伏發展而迅速興起。實際上,中國光伏產能已經遠遠高于市場需求,這既導致了產能浪費,也導致了企業間的惡性競價行為,損害了行業整體的利益。中歐“價格承諾”的最令人稱道之處,在于遏制了中國光伏產業的超常發展勢頭,更加有利于光電行業產能結構升級。
如果沒能達成這次“價格承諾”協議,那么高昂的關稅將會使以出口為主的國內企業陷入低價競爭的泥潭,不利于產業長久的發展。而在這個協定的框架下,中國出口到歐盟的光伏產品價格底線定在0.56歐元/瓦左右,這使得低價競爭失去了可能,令企業不得不通過提高產品質量和科技含量等尋求突破。這樣一來,產業內部的競爭轉向了更加健康合理的質量和科技競爭,這在中國社會產業結構升級的大背景下,無疑是一個福音。
這項協議將持續兩年時間,到2015年國內光伏行業的產業結構將可能得以優化,光伏產能會轉為內銷為主,國內需求的增加,將能大致抵消光伏出口的縮減。預測顯示,如果家用光電和國家電網的相關功能得到充分發展,到2030年,光電占據我國的裝機容量,將會從現在的不足一成,提高到兩成以上。到那時,中國國內光電占裝機總量的比例一定會有較大提升,從而使得中國光伏有更加合理的銷售格局,使中國光伏能夠得到更加穩定有力的發展。中國光伏行業將迎來一個發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