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進口二手工程機械的“禁”與“不禁”之爭將二手工程機械推到了風口浪尖。今年風風火火的二手工程機械拍賣則引發了更多人對中國二手工程機械行業的關注。隨著工程機械市場轉冷,二手工程機械存量逐漸增大,二手工程機械交易日益頻繁。阻礙中國二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障礙亟待解決。
二手工程機械交易需要具備規模的商業平臺
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國內工程機械保有量近600萬臺,數量巨大。然而,目前私下進行交易量占二手工程機械交易量的80%,令人吃驚。私下個人進行交易則意味著二手產品沒法進行價值評估、沒法進行售后服務。私下交易沒有合理的監管存在更大的弊端。日前,山東省青州彌河鎮的二手工程機械市場里被曝光存在改車、拆車、以次充好、假造生產年限的問題。而這種現象正是因為交易缺乏監管而引發。二手工程機私下交易,買賣雙方不受任何法律約束難免存在暗箱操作,二手交易通過私下交客戶權益很難得到保障。目前,二手工程機械的銷售渠道一般分為三種:第一由經銷商自己渠道內部消化;第二是通過徐水、青州、天津、深圳等二手機集散市場處理;第三則是借助易極、利氏兄弟等第三方平臺進行拍賣。無論采用那種模式,二手設備的定價環節依然是行業“水最深”的領域。二手工程機械評估定價缺少標準,交易缺乏有效監管。二手工程交易缺乏具備權威性且具備規模性的交易平臺。
稅制不健全催使二手機械交易更加無序
二手工程機械稅制的不健全更是為二手工程機械無序交易推波助瀾。有記者調查發現,深圳、天津兩地的二手機銷售企業均按照17%的增值稅進行銷售。加之其他的相關稅收項目,較高的稅率無疑加重了二手設備流通過程中的成本,更驅使了二手工程機械私下交易。
深圳市工程機械經營商會副會長謝倩波曾分析:一臺進口設備,需要繳納8%的關稅,17%的增值稅,加上其他費用,總稅率約為26.5%。也就是說,一臺100萬元的設備進口到國內銷售,需要繳納26.5萬元的費用。3~5年以后,機械的折舊價格假設為90萬元,而相同年份的機器在日本的銷售價格可能為60萬元。那么我們在出口時的競價優勢完全低于日本。在沒有出口退稅政策,進口環節稅負相對較重的前提下,這種類型的機器是無法向中國境外銷售的,那么這種機器就會長期在國內,占有新機的銷售資源,同時也無法進行舊機的再循環。
同時,稅賦和金融支持的缺失也限制了我國機械設備二手市場的發展。企業進行交易需要交稅,目前不少二手工程機械設備為個人所有,個人沒有提供增值稅發票的能力,也意味著企業回收個人手上的二手工程機械設備需要繳納稅款,加大了企業的負擔。在成熟市場中,大部分二手設備交易都由金融機構提供服務完成。但是在我國,由于大多數二手設備難以進行身份識別,缺少交易記錄,交易操作難度大,多數金融服務公司不愿意為二手設備交易提供服務。
二手工程機械在市場上缺乏退出機制
中國的二手工程機械在市場上缺乏退出機制。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挖掘機械分會秘書長李宏寶曾經講“:我覺得這個是非常大的問題。在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的重視和支持下,我們有關企業在再制造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一定的突破或成績,但是還不足以解決二手工程機械的問題,因為僅僅是開始。關于退出機制,我個人認為也是到了納入議事日程,盡快提出解決方案,向國家有關部門爭取支持的時候。那么對于新機設備的生產,對于產能它的退出機制,工信部也有明確的說法,比如“四個一批”:轉移一批、重復一批、淘汰一批等,那么二手工程機械是不是淘汰一批?怎么淘汰?這都是需要我們研究的。”只有建立合理的退出機制才能保證市場流通二手設備的產品品質。
其實,阻礙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問題不僅僅這三點,細致研究發現二手代理商資質的評判、進口產品的準入機制、二手設備評估師的人才培養……都是二手工程機械行業需要解決的問題。然而,綜合分析來看以上三大障礙解決卻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