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價格承諾談判,中國與歐盟方面仍在談判,但已陷入僵持,雙方在價格和出口數量上沒有達成共識。”7月17日,一位接近中方談判組的江蘇光伏企業高管告訴記者。
“價格承諾”談判的具體內容為:中方承諾出口到歐洲的光伏產品不低于某個最低價格,并設定具體時間期限;中方承諾將每年出口至歐洲的組件限定在一定的規模范圍內。作為交換,歐盟將不對中國光伏產品采取反傾銷措施。
中國與歐盟在光伏領域的價格承諾談判,起始于歐洲時間6月4日歐盟出臺對華光伏產品雙反初裁之后,并于6月10日第一輪談判達成價格承諾的解決框架;6月21日,第二輪談判在歐洲布魯塞爾開啟,中方方面的代表團主要為商務部和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以下簡稱“機電商會”)。
第二輪價格承諾談判原計劃在6月28日結束,但雙方遲遲未獲得進展,歐盟貿易委員會并為此已延展兩周時間。談判的重大分歧在于,歐方認為中方應該將出口價格提至0.6-0.65歐元/瓦,而中方提出的方案是0.5-0.55歐元/瓦的底線。
不過,目前對于價格承諾談判的前景,眾多企業紛紛表示不樂觀,并以用腳投票的方式予以注解——昱輝陽光(NYSE:SOL)、卡姆丹克、中電光伏等光伏巨頭已先后赴海外設廠。
昱輝陽光CEO李仙壽則對“價格承諾”談判持悲觀態度。在其看來,“價格承諾”談判更大的利益是中國與歐盟之間的博弈,“歐盟肯定還跟中國談其他方面的生意,比如銀行業開放等。國家層面的談判才是核心。”
價格承諾談判分歧
路透社公布的一份簽署日期為7月12日的歐盟委員會文件顯示,在此次價格承諾談判中,中方希望任何相關協議到2014年底都需到期,硅片應不在被征稅范圍之內,而且歐盟對進口自中國的光伏產品的任何限制都應當非常輕微。
文件稱歐盟認為中方的這些要求“很難實現”。不過,歐盟委員會貿易發言人JohnClancy拒絕對該份文件予以置評,僅稱雙方的最高級別談判仍在繼續,目的是找到解決方案。
此次價格承諾談判必須在8月6日前談成,如若雙方未能達成解決方案,屆時歐盟將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的反傾銷稅率從目前的11.8%提升至47.6%,而終裁將于12月份做出。
江西一位光伏企業人坦言,目前中方談判組堅守的價格是66家企業分別上報的方案,即組件價格底線多在0.5-0.57歐元/瓦之間,“這些方案都是在6月10日前提交上去的”。
“價格底線目前沒有更改,中方沒有提出讓步。”上述江蘇光伏企業高管透露,如果中方讓步,談判組將與光伏企業磋商,但目前企業沒有收到談判組的價格讓步信息,而企業提出的該價格也是產品到達歐盟后的清關價格。
目前歐盟成員國內自產的光伏組件價格在0.6-0.7歐元/瓦區間,中國光伏企業目前提出的普遍為0.5-0.54歐元/瓦的價格底線,則是中國企業在歐盟成員國內的售價。
價格之外,雙方在出口規模層面也進行了磋商。據透露,中方提出每年向歐盟出口光伏組件總量不超過10GW,10GW以內不征稅或者少征,超10GW部分按相關規定征收。
中盛光電集團董事長王興華告訴記者,如若最終價格承諾談判成功,則從歐盟獲得的進口量配額,各個企業將以律師費出資的比例去分配該配額。
海外設廠進退
不過,對于價格承諾談判結果,多個企業均持悲觀態度。
“我們和歐洲經銷商方面溝通的信息是,歐盟方面根本不想跟你談,只是迫于中方給的壓力太大。”上述光伏企業人士分析,歐盟或是想將談判拖過8月6日,而在終裁之前再將反傾銷稅率調低。
在其看來,8月6日之后企業將被征收47.6%的懲罰性關稅,該價格已無法與當地企業相競爭。“終裁之前,將稅率調到30%,從47.6%到30%會有個心理安慰”,但價格僅是與歐盟廠家等同或是略高,已無競爭力。
歐盟對華光伏雙反之下,國內光伏產品開始出現被歐洲供應商大規模退貨狀態——貿易商仍擔心8月6日歐盟會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以浙江為例,去年7月至今,一年內浙江省7家光伏生產企業共遭受退貨10批次,金額超過330萬美元。
在歐盟提出雙反大棒落下、對價格承諾談判前景持負面評價的背景下,昱輝陽光、中電光伏、英利、天合等國內光伏企業已經或即將赴海外設廠,而昱輝陽光已在海外設有超過40家代工廠。
作為國內光伏單晶硅片龍頭廠,7月份卡姆丹克宣布,投資4億元人民幣、規劃年產能1GW的馬來西亞新廠最快今年底前完工,隨之而來的是上海基地產能的消減,未來該公司將以馬來西亞新廠為生產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