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啟動了“千百億工程”規劃,計劃從2013年起到2017年底重點培育出8個超千億元產業:石油石化、煤化工、有色、電力、鋼鐵、裝備制造、建材、特色輕工。
“就現在的情況來看,依然是雷聲大,雨點小。奠基的多,真正投產運營的少。”在新疆從事鋼鐵生意的許先生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開工建設的項目并不多。”
許先生透露,新疆這兩年鋼材積壓都很嚴重。“奠基登報的項目很多,但是真正開工建設的卻不多,如果真有數千億的大項目投資,那么肯定有大批的鋼材需求,但根本沒有”。
“雷聲大雨點小”
今天的新疆已經是中國煤化工、煤制氣項目的主要聚集地。
這一形成始于2005年7月,新疆召開第一次新型工業化建設工作會議。此次會議,明確釋放了加快新疆煤炭開發的信號。最核心的內容,便是把新疆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煤炭資源轉化產業基地。而2010年的中央新疆工作會議,則無疑加劇了這股淘金熱的速度。
隨著上述兩大戰略的提出,央企、國企和民企匯聚成了一股巨大的新疆淘金洪流,將新疆天山北麓的準東、吐哈、伊犁、庫拜四大煤炭集聚區瓜分得所剩無幾。
據公開資料顯示,新疆已探明煤炭儲量為2.19萬億噸,占全國煤炭儲量的42%左右。
不過在新疆,眾多煤化工大項目的“圈而不建”早已不是秘密。
因此,新疆地方政府早在2011年10月,就專門出臺《自治區煤炭資源有償配置與勘查開發轉化管理規定》(簡稱《規定》),該《規定》叫停區內煤炭資源“圈而不探”、“探而不采”的行為,全面清理資源閑置等現象。其中,對“圈而不探”的企業,要求核查區域內煤炭資源探礦權、采礦權及勘查、開發利用情況,并提出調整意見。對“探而不采”的企業,一年內未開工建設,按自動放棄采礦權處理。
“盡管如此,政府也還是很被動,如果我們去詢問企業為何圈而不建時,對方會說,這已經是我們企業的資產了,我們有權決定何時開工建設。”一位曾處理過相關事務的政府工作人員說。
煤化工身后的煤資源
按照新疆招商引資的相關政策,一旦煤制氣項目獲準啟動,項目業主將有償獲得數量龐大的煤炭資源作為項目配套資源。“項目背后的煤炭資源才是正菜,也是他們(企業)的主要目標”。
記者了解到,如果在內蒙古、山西等地,民營企業如果想獲得煤炭勘探開采的權力,必須花費每噸數十元,甚至近百元的“轉讓費”。
上述政府工作人員透露,盡管在經濟、環境雙重壓力之下,煤化工項目步履艱難,煤化工企業普遍虧損,但投資者仍趨之若鶩,“實際上多是看中為項目配套的煤炭資源”。
據了解,來疆投資煤炭產業的企業為了獲得地方政府支持,不論央企還是民企,大多宣稱要在這里建設煤化工項目,計劃將當地煤炭經過深加工后,轉化為甲醇、二甲醚等化工品和成品油、LNG等能源。
“中央、民營企業來都是盯著資源,沒資源都不會來。因為一旦獲得國家發改委煤制氣項目的"路條",就可以獲得數量龐大的配套煤炭資源。”該工作人員說:“除此之外,通過煤炭資源,這些民企還將能介入到發電、LNG生產和市場分銷等過去被視作央企根據地的領域。企業則從一開始,就站在自己的角度,煤化工成不成,也先圈煤炭資源,資源在手單個項目的風險并不高。”
魯能集團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自其2003年進入新疆以來,該集團在疆圈占的煤炭資源高達數百億噸,但截至2012年底,只有幾個礦井開工,僅阜康一個2×15萬千瓦的火電項目建成投產。
有媒體稱,為了實現疆煤東運,相關方面已經決定在新疆、青海、內蒙古等地投資興建以庫爾勒等為起點的鐵路,其中到格爾木、蘭州等為終點的線路已完成工程招標,即將開工建設。
“多數來疆投產煤化工項目的企業,就是在等類似鐵路投產這樣的機會。因為,一直以來,就是受交通運輸不便的影響,新疆的煤才走不出去,一旦鐵路開通,那新疆低成本的煤炭將可以輸往內地,那將會為現在投資這些煤化工項目的企業帶來豐厚的收益。”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隨著今年國內煤炭市場的持續走低,上述豐厚的收益顯得有點遙遠。
歪打正著的煤化工
“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已經過去,價格持續下滑,煤炭企業需要新的增長點。當然,煤化工不一定是增長點,處理不好可能是陷阱,但煤化工產品鏈條長,工藝路線多樣,提供了諸多可能性,煤價下滑也提供了基本的條件。很多企業家前期投了大本錢在煤礦資源上,但是隨著煤炭價格的持續下滑,走老路顯然行不通。所以企業都在觀望,如果行情繼續惡化,就真去做煤化工項目了,反正資源在手上,不會賠錢。”新疆美克化工集團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業內普遍認為,新疆煤炭資源儲量豐富,產量增長迅速,但新疆煤炭外運不便,在水和環境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就地轉化是不錯的選擇。
“在當前國際油價高企、國內煤炭價格下行趨勢確立以及煤化工技術進步迅速這三大背景下,中國煤化工產業發展有望提速,具有煤炭資源優勢的企業轉型進入以煤化工為代表的煤炭深加工行業的動力會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