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往‘人口紅利’的優勢正在趨于消失和日益消融,這將使中國經濟增長趨勢出現一些變化,新一輪城市化浪潮正在興起,勞動力成本的提升只有靠機器人來補充,因此,國內對于機器人的消費潛力無可限量。”曲道奎分析道。
2000年,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創業伊始的情形讓曲道奎至今還歷歷在目和感動,如今國內強勁的消費內需則更讓曲道奎興奮。
“最近不少城市的政府領導和企業都來到我們企業,不是參觀就是談項目,尤其是在南方的外資企業,他們需要流水作業,這樣做出來的產品更加精準和標準化,我們車間的工人們正在夜以繼日地工作。”曲道奎放下電話說。
中國人口結構變化推動機器人產業
傳統意義上,勞動力資源豐富和成本優勢已經使我國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但是當“人口紅利”結束的時候,我國經濟還能增長多久呢?
隨著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速度的減緩,勞動年齡人口大約會在2015年左右停止增長,隨后,勞動力數量不足的問題會很快到來。
相關研報顯示,低端勞動力短缺和勞動力價格上漲是機器人行業增長的驅動力:中國人口結構以及城鎮化速度的變化將導致機器人替代人工持續進行。
如今,越來越多有遠見的企業家開始意識到,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是保持中國工業競爭力的一條途徑。機器人能提供穩定的高效率與高質量的產品,尤其在生產節拍高的自動化生產線和惡劣的環境中。
“傳統制造業的利潤已經很薄,所以必須在各個環節來節省費用,并且要擴展機器外圍的其他服務。一般說來,一臺機器的價格,一個工人三年的工資就可以收回,并且機器人在生產過程中沒有任何人為因素的干擾,機器人生產的產品很精準。”曲道奎向記者表示。
2011年,新松機器人營收達到近8億元,2012年新松機器人業績再上一層樓,2013年1月30日新松機器人發布的“2012年度業績預告”顯示,新松機器人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比上年度增長30%—50%,盈利2.08億元—2.39億元。這離曲道奎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50億元,2020年達100億元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我們不和別的企業比價格,我們和別人比服務,很多企業都不敢使用國外的機器人,是因為雖然國外機器人的價格買得起,但是之后的服務和維修等用不起。”曲道奎向記者介紹說。
正是由于對“人口紅利”理論精深的把握,曲道奎坦言,“由于機器人的廣泛使用,傳統制造業將會被重新定義,‘工業革命’也因機器人的出現而得到革新,我們所說的‘制造業回歸’也正是此意。”
全球邁進數字化智能制造
在全球經濟萎靡不振的背景下,美國提出了“新工業革命”,歐洲提出了“再工業化”,中國提出了“重點扶植七大戰略新興產業”。英國經濟學家保羅麥基里認為,以互聯網、新材料(行情專區)和新能源為基礎,“數字化智能制造”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即將到來。而“數字化智能制造”的主體就是工業機器人。
對于機器產業的發展格局等問題,曲道奎向記者表示:“機器人已經不是人們簡單理解的一種產品或技術工具,機器人改變的生產方式,不是單一的效率提高,而是帶來制造業在模式、理念、技術多個層面的深層次變革。所以說,機器人產業給制造業帶來的絕對是一場革命,一場新的‘工業革命’。”
談及機器人在高端裝備制造業中的角色,曲道奎對記者說:“機器人是很多流水線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智能制造裝備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點方向之一,而機器人是智能制造裝備業的重中之重。”
據悉,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目前仍是外國品牌占主導地位,國產工業機器人市場份額僅為10%左右,而新松機器人占到了三分之一的市場。2009年10月30日,新松機器人作為首批28家創業上市企業之一掛牌上市,發行價為39.8元,新松機器人總市值約25億元。
他說,“企業很看重人才,各種人才我們都會千方百計地招聘或是請過來,然后用物質和精神等各種制度來留住各路英豪,公司源源不斷的創造力正是受益于公司的人才戰略。”
“工業自動化的快速發展已經日漸取代了密集型的勞動力生產模式,所以在新一輪工業革命大潮中,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必須站在維護國家產業安全的角度來做企業,本輪‘工業革命’可以說是中國產業追趕發達國家的唯一時間窗口,只能成功,不許失敗。”曲道奎認真地說。
用機器人實現產業報國
迄今為止,新松機器人公司已經形成了以獨有技術、核心零部件、領先產品及完整的行業系統解決方案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公司通過技術與制造的結合,技術與行業的結合,為歐、美、亞洲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先進的產品及服務,全方位滿足工業、交通、能源、民生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對以機器人及自動化技術為核心的高端裝備需求。
某種程度上,新松機器人公司取得的成就源自曲道奎力推的制度。在談及公司的治理結構,曲道奎慶幸道,“公司的治理機制比較靈活,公司是市場化運作,因此少了很多來自行政等領域的非市場行為的影響。”
但曲道奎同時坦言,由于公司隸屬于中國科學院,所以口碑很好,也可能因此獲得一些來自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幫助。
“宏觀層面上,我們有一個中國夢;微觀層面上,每個人的夢想則不一樣,我就是要把機器人產業夢想徹底產業化,徹底轉化為可以看得見的生產力。”曲道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