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3D打印的懵懂認識,并沒有減弱國人對于“3D時代”的狂熱期盼。隨著食品、衣服、手機、自行車等越來越多的產品被3D打印機“打”出來,3D打印將顛覆制造業的激情言論頻繁見諸報端。
事實上,3D打印機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這種產品被用于生產制造業和工程方面的樣機已有20多年的歷史!爸徊贿^直到最近,3D打印機制造廠商才把目光轉向普通消費者。這一轉變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并引發了全世界的3D熱潮!眹鴥3D打印行業最早的研究者、清華大學教授林峰認為,3D打印目前仍然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需要細心呵護,切忌過度消費概念。
積極向消費市場靠攏
按照學術界比較權威的說法,3D打印是增材制造技術的俗稱,而增材制造技術是通過CAD設計數據采用材料逐漸累加的方法制造實體零件的技術,相對于傳統的材料去除(切削加工)技術,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制造方法。
相關報告顯示:2012年全世界3D打印行業總產值增長了28%,達22億美元。3D打印機的全球銷量同比增長25%,其中38%產自美國,中國占8.5%。一些專家甚至樂觀預計,3年左右,中國3D打印產值將達百億元人民幣;在3~5年內,中國有潛力成為世界最大的3D打印市場。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恒介紹,我國增材制造技術的發展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西安交大、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隆源公司等在典型成型設備、軟件、材料等領域的研究和產業化上獲得了重大進展,研制的產品也接近國外水平。盧秉恒同時透露,2012年全球3D打印應用主要集中在消費電子產品(20.3%)、汽車制造業(19.5%)、醫療/口腔醫學(15.1%)、航空航天(12.1%)、工業/商用機器(10.8%)及學術研究、軍事項目等其他方面。顯然,在增材制造應用方面,消費商品居主導地位。
而中國政府對于該產業的支持態度也是極其明確的。2012年,工信部已表示將加大對3D打印產業的支持力度。今年科技部公布的《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以及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制造領域2014年度備選項目征集指南》中,3D打印產業赫然在列。
顯然,我國正處于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增材制造技術的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加快推進增材制造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對于提升我國制造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取得在數字化制造、智能制造方面發展的主動權具有重要意義。
有了這層背景,由工信部、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四家單位聯合主辦,將于2013年6月26~28日在北京展覽館召開的“新工業革命與增材制造國際研討會”及“3D打印國際展示會”,被業界人士寄予厚望。據悉,研討會以“新工業革命與增材制造,全球及中國制造業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旨在為政府、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和和企業提供一個高端的交流平臺。同時,研討會還廣邀地方政府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科技部門負責人,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研究機構、行業協會代表,企業家、融投資機構代表參與,共同探討新工業革命與我國制造業發展戰略、全球增材制造的發展現狀與趨勢、我國增材制造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現狀、增材制造給我國制造業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我國增材制造技術產業化發展戰略與措施等重要議題,以推動我國增材制造技術創新及產業化應用。其中,3D打印技術在消費領域的應用是題中應有之義。
警惕過度消費概念
盡管3D技術已經發展多年,但向民用消費市場的大膽涉足,是其人氣飆升的主要推動力之一。早在2012年9月,國外媒體就發表文章稱,3D打印機轉向消費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全美最大的上市3D打印機制造商甚至表示,消費市場在未來幾年內有可能涵蓋該公司所生產的所有產品。
如今,3D打印技術開始在各個民用消費領域嶄露頭角。據媒體報道,在廣東順德,一部分新潮的企業家已經開始使用3D打印技術,制造出玩具、小家電等實體產品。3D打印技術進入制造業的應用正逐步展開,并促進產品走向精細化生產。
“對于一項新技術,我們往往在短期內高估其可能性,卻低估其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碧峒3D打印,某政府高層的一席話意味深長。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國際合作處處長王樂表示,如何促進3D打印技術的理性發展,正是“新工業革命與增材制造國際研討會”討論的問題之一。通過業內人士的智慧碰撞,助推產業發展,促進全民創新,才是關鍵所在。
另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是,盡管3D打印技術逐步顯現出巨大的消費市場潛力,但對于3D打印機大肆進入家用消費市場的策略,業內的口徑也并非完全一致。美國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近日發布研究報告稱,企業級3D打印機的價格到2016年將降至2000美元以下,但家用3D打印機短期內仍難以普及。不少專家認為,3D打印設備有較高的門檻,對用戶的個人素質要求較高,這將使其在消費市場舉步維艱。
近年來,對于3D打印技術熱衷消費市場的做法,還有更為嚴厲的批評聲!2013沃勒斯報告》指出,在3D打印設備制造方面,中國起步不晚。全球生產和銷售用于工業制造3D打印設備的專業公司中,歐洲有16家,中國有7家,美國僅5家。然而,中國3D打印設備在物品的打印精度、設備的可靠性方面仍然與國際水平有相當差距,制約發展的是3D打印設備的核心零部件,例如激光器等仍然依賴進口。另一方面,面對新興產業,“中國式發展”的模式是媒體炒作———中央政府出臺政策———地方政府全力圈地助推———企業進入并舉債瘋狂擴張,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正是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而這必將對3D打印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