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國的勞動力直到今年還維持較高數目,但是生成產本的增高等諸多原因,已經在迫使工廠開始加大生產的自動化覆蓋,這些都將使國內機器人產業市場進一步增大。
如今,以中國為首的制造業發展中國家與美國為首的經濟發展空心化的發達國家,都在全力推動國內制造業的發展,全球范圍內工業機器人市場再一次迎來快速發展的機遇。只不過這次是發展中與發達國家的雙重推動。
以“數字化智能制造”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已經到來,而這個革命的主角就是工業機器人。在中國人口紅利減弱的背景下,中國工業化要創造新的競爭力必須進行變革,生產線上機器人的應用會越來越多。有專家預測,中國工業機器人幾年內或將迎來井噴式發展,而非簡單的線性增長。
國內人力成本攀升給工業機器人直接帶來了更廣闊的的市場。一方面低端勞動力供給不足,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勞動力質量有了大幅的提升,新生代的90后勞動者已經成為目前勞動力市場的主力。與前輩相比,他們有更多的訴求最主要的就是不滿足于低工資、不想從事重復單調的工作。每年末的“用工荒”就是這個因素的最大表現。
另一方面勞動力價格近年來飛速上漲給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帶來了足夠的理由。近年來我國勞動力價格高速上漲,中西部一個搬運工的工資也已達到4000元/月的標準,如果使用工業機器人替代人力進行搬運,在工人工資不繼續增長的條件下,2年即可回本而一臺工業機器人可使用10年左右。
工業機器人支撐產業升級
“中國制造”所處的發展位置與日本70年代初類似。當時的日本勞動力成本上升,能源供給緊張、環境污染嚴重,經過一次產業升級以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替代低端產業,日本最終走出“中等收入陷阱”邁向世界強國之列。產業升級即將帶來三個明顯變化,一是傳統制造業在經濟中占比例逐漸減少,產業內重組并購等調整頻繁;二是服務業占總體經濟比例上升,居民消費水平上升,消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將越來越大;三是產業升級的核心部分,即高附加值,技術、智力密集度更高的產業規模將逐步擴大,制造業向自動化、智能化邁進。這些都將給工業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中國到2014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預計到2015年,中國機器人市場需求量將達3.5萬臺,占全球總量的16.9%,成為規模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專家表示,未來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復合增速可達30%,爆發性增長可期。
當前,工業機器人行業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雖然國內工業機器人的發展經歷了一系列國家攻關,計劃支持的應用工程開發,奠定了我國獨立自主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基礎。但是,我國工業機器人在總體技術上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僅相當于國外90年代中期的水平。目前工業機器人的生產規模仍然不大,多數是單件小批生產,關鍵配套的單元部件和器件始終處于進口狀態,工業機器人的性價比較低。
伴隨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以汽車等行業需求為牽引,我國對工業機器人需求量急劇增加,國際工業機器人知名企業如ABB、FANAC等紛紛在中國建廠,國外知名品牌工業機器人價格逐年下降,制約了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形成和實現規模化的發展,我國工業機器人新裝機量近90%仍依賴進口。
據權威估計全球機器人市場將有30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而近年來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就是中國市場,民族機器人品牌應把握機遇在中國市場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