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發展風電、光伏發電、小水電、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戰略決策。
我國也在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其中正大力發展的分布式再生能源,對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節能減排、有效降低電力行業PM2.5污染、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迎來發展機遇
2012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達到36.2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約為66.4%,可再生能源占比為10.31%。煤炭等化石能源占比過大,使環境污染問題尤為突出。
今年以來,嚴重霧霾在我國多個城市肆虐,全國有33個城市的部分監測點曾監測到PM2.5濃度超過300微克/立方米,個別城市出現PM2.5“爆表”,北京PM2.5濃度一度高達950微克/立方米。為避免當“人肉吸塵器”,政府要求學校停止戶外體育鍛煉,通知市民減少戶外活動。
霧霾天氣連續大面積出現,為我國粗放的發展方式敲響了警鐘。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是根本出路。為此,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被列入重點規劃。
我國《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加快風電、光伏發電、小水電、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開發利用。以城市、工業園區等能源消費中心為重點,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大力推進屋頂光伏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技術應用,盡快提高分布式供能比重。到2015年,我國風電裝機規模達到1億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達到2100萬千瓦,其中分布式太陽能發電達到1000萬千瓦;生物質能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300萬千瓦,其中城市生活垃圾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00萬千瓦。建成100個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應用為主的新能源示范城市。此前,國家能源局第一批批復建設的“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分別是新疆吐魯番、甘肅敦煌和山東德州;第二批獲批城市分別是湖南湘潭和安徽蕪湖。
表:接入10千瓦及以下電壓等級分布式電源占比(截至2012年12月)
單位:萬千瓦
分布式電源節能減排效益顯著
國家電網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已并網投產的分布式電源1.56萬個,裝機容量達3436萬千瓦,其中分布式水電2376萬千瓦;余熱、余壓、余氣資源綜合利用和生物質發電迅速增長,裝機達871萬千瓦。分布式電源發電量達1295億千瓦時,少消耗標煤523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0363萬噸,減排二氧化硫52萬噸。
據國家電網德州市電力公司數據,以當地光伏發電為例,一天的發電量為4500千瓦時,相當于節約1.5噸標準煤;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7噸。一年的發電量為164.25萬千瓦時,相當于節約547噸標準煤;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85噸。
山東省東營市地處黃河入海口腹地,近年來,東營地區風電發展迅速。國家電網公司東營市電力公司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4月,東營風力發電裝機總量79.05萬千瓦,發電量為13.4358億千瓦時,節約標煤40.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94萬噸,減排二氧化硫5798噸,節約水302萬噸。
記者在貴州省民營水電行業商會了解到,貴州省政府根據當地水能資源的優勢,大力發展農村小水電,不斷加快農村電氣化建設,啟動小水電代燃料工程。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小水電1300多家,總裝機容量230多萬千瓦,年發電量達70億千瓦時,每年繳納稅收2.5億元左右。全省小水電共解決就業人員2.1萬多人,生產發電節約原煤22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40萬噸。
據國華(廣饒)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姚仲齡介紹,前幾年,國際上CDM指標大約賣到10歐元/噸,現階段價格有些回落。以此計算,2012年,我國分布式電源可創收10.363億歐元。
發展綠色能源還需綠色通道
目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能源消耗量劇增,化石能源占比過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在當前國際社會普遍重視節能減排、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的環境下,綠色能源必將成為發展趨勢。
“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不同階段要有不同政策,政策要逐步變化,這就是所謂的智能能源發展需要智能政策。政府要催著競爭,降低成本。”電監會高級工程師吳疆說。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吳達成認為,我國實施的分布式電源政策尚有兩方面不足。一是政府層面的管理辦法仍處于征求意見階段,缺少大的推動。二是電價補貼政策應有長期性。根據最近公布的關于完善電價的征求意見稿,補貼要逐步降低,但從2012年的1.15元/千瓦時降到2013年的1元/千瓦時,降幅大了一些。現在,成本雖在下降,但不確定因素還有很多,市場過度競爭。而德國對綠色能源的補貼政策具有長期性,一定多年,每年遞減3%,最大10%左右。
今年兩會期間,中電國際董事長李小琳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出,面對當前綠色能源行業的焦點難點問題,應“三管齊下”逐步解決。一是加強價格要素的政策引導。繼續完善補貼政策,在價格管理等方面加大對新能源的支持力度;二是集中力量開展科技創新。核心技術要突破,促進化石能源被新能源的大規模應用所取代;三是理順產業鏈各環節,提升產業的整體健康水平。風電重點在電量消納,應大力推進分步式電源、智能電網結合的新模式;發展低壓微網技術,促進本地消納。太陽能關鍵在于規范引導,利用市場倒逼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