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比喻,“當前光伏產業在新政陸續出臺后的復蘇,是咋暖還寒的早春,還缺乏大地回暖的足夠熱度,”這話的確耐人深思。
千呼萬喚的電網收購優惠價實施意見,終于有了眉目。
這個權威的征求意見稿,明確了兩個原則。一是以陽光資源分布、市場電力供求、經濟發展差異和區域調節平衡的原則,實施四個不同區域的階梯性電價補貼。二是考慮到總體上的公平合理、平穩發展,從長遠上有利于引導產業降本增效,更新升級,均采取補貼適度的原則。這兩個核心的原則,從理論上說,是合乎邏輯的,無懈可擊。
可是,從目前的實際反響來看,似乎有些不盡人意。市場所期盼已久的,這次調價可以立竿見影,在拉動內需上,一石激起千層浪,顯然是沒有出現。
出人意料的是:前些時,對新政抱有較大預期的光伏產業的有些回暖的跡象,反而出現了一些異常變化和熱度回落。
究其原因:問題不是出在調價的實施原則上。而是,這次調價的具體幅度引起了市場的過敏性異常反應。
首先是,西部地區居然感到新出臺的收購價,是一股蕭殺的寒氣。不少前些時多了起來的項目運作,突然間由活動頻繁轉入了不冷不熱的等待觀望。不言而喻,這次公布的階梯性調價,西部的調價幅度偏低,對這里的投資預期無疑于潑了一瓢冷水。
東部地區對階梯性電價的出臺則表現了另一形態的敏感。不久前被新政出臺承諾上網激揚起的一股小型分布式電站的家庭投資熱浪悄然回落。這次調整的價格,顯然也給民間投資帶來了無利可圖的失落。但并未阻擋得住地方政府因霧霾、環污等因素激起的改變能源結構的決心。在政府的支持下,即使是微少的政策補貼優惠,擴建光伏產業園的大型招商項目卻在紛紛拋出。據傳,一個陽光資源的三類地區,居然突擊制訂了上百億元的光伏產業園的新建規劃。這和這個地區,一些首嘗螃蟹,已經建成小型電站上網,卻因出臺的網購價偏低憂心忡忡的民間投資反映,恰成鮮明對照。
尚屬意見稿的出臺就產生了這樣快的反響,可見投資者對價格調整的強烈期待,可見市場對價格調整幅度的特別敏感。專家們憂心于意見稿的調價幅度低于市場的期望值過大,他們提出的有所增加的修正意見,正在被有關權威部門接受和考慮之中。
既然,意見稿出臺后的市場陰晴和社會輿情都聚焦在調價的幅度的高低上。那么,說意見稿的定價偏低,它究竟低在了那里?論專家們的修正意見有道理,這道理的依據又是什么?
判斷自然要看市場變化,要看投資消費的心理預期,特別是資金的實際流向。
市場變化也有著極大的偶然性,人們把握市場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市場運行的出軌和人們認識的偏差,都會使僅僅憑著市場和感覺走,未必走出好結果。所以,在人們對意見稿的定價高低爭得面紅耳赤,為定價多一毛,少一毛斤斤計較時,我們更應該看清這種爭執的必要性究竟在哪里?當前的價格調整究竟要促成什么樣的市場變化?遵循怎樣的原則?
理性的分析有助于押準砝碼。在價格的具體調整時,出于亟待拉動光伏內需市場的現實需要,當前要理清思路,似乎應從以下方面校正和檢驗具體的價格調整效果。
首先要確定的是光伏電價的調整當前的現實目的是什么,調整是不是圍繞著這個方向?
顯然,這次光伏電價的調整,是為了在合理調整產能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光伏產業下游產品內需市場的開發。
在理順這個思路的時候,常常遇到的疑惑是:價格調高必然會拉動投資的流向。既然當前光伏產業的產能過剩是全球性的,而主要產能又集中于我國。如果我國調高光伏電價,會不會再次激起對光伏的過熱投資,以至于不利于對過剩產能的及時的向下調整,特別是因勢利導的借市場之手對高消耗高成本的產能予以淘汰。持這種看法,對調價態度謹慎,認為幅度宜低不宜高,并非沒有道理,也不難理解。
然而需要弄清的事實是,我國的光伏產能過剩并不是整個產業鏈的全部過剩。它當前的過剩,主要過剩在由于一些國家的“雙反”擠壓和低價傾銷下的多晶硅和電池片配件的原材料生產的產能過剩。至于,以這些原材料作為市場的光伏發電,其作為清潔安全能源的生產產能并不過剩。
這就是說:按嚴格意義的準確說法,我國光伏產業鏈的過剩在上游,其過剩固然有國際因素的影響,但與國內市場的尚待開拓,光伏發電剛緩慢起步,下游窄狹難容有極大的關聯。
因此,抑制我國光伏產能過剩的問題是結構性的。要抑制的是多晶硅等原料及配件的低效能、缺乏競爭力的產能,抑制的目的和發展的手段是在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同時,加快國內光伏發電等光伏產品應用市場的開發和培育。其預期的標的是,實現光伏產業在世界上穩居前列,在國內扎根深厚,有深廣回旋市場的產業升級。
要達到這個目的,電價調整的這個重要手段,當前,是否運用的恰當、適度,衡量的首要標準,自然應該是:調整以往的不合理資金流向,防止新的盲目投資沖動,把市場投資,引至最有利于加快光伏發電國內市場的開發。那么:怎樣才能運用得恰當適度呢?
調價要起到吸引資金重點投向光伏產業鏈下游的電力開發市場
最直接的效果是,首先讓光伏工業園建設冷一冷,電站建設升升溫。
如果,當前的光伏電價調整,并沒有把當前的對光伏產業的各方面投入,無論是民間的、國企的,或者是政府扶持的,較快的大部分引向光伏電站的建設或者是其下游應用市場的開發,也就是說,沒有引起市場出現這樣的與以往不同的投資流向的逆轉,那么,這種調整的效果就不能說有效和成功。
很明顯,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