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因福島核事故影響,核電2011年步入發展低谷,但近兩年日益嚴峻的環保減排壓力,卻再度將我國核電行業拉進發展的“快車道”。業內分析稱,未來7年核電市場至少有7800億的投資,其中設備投資部分近4000億。
龐大的市場蛋糕,刺激資本市場掀起“搶食熱潮”,繼4月份央企中核集團牽手東方鋯業,意圖抗衡轉戰澳礦的國核外,多家民企也搶入核電設備制造門檻,據環保部昨日發布通報,江蘇海獅、四川華都等5家公司成功獲得民用核安全設備制造許可證。
核電行業逐步走出低谷
近年來,全球氣候開始敲響警鐘,環境污染、腐蝕所造成的能源代價正逐步升級,全球性的溫室效應也正在加大,因此,清潔、高效的核能產業也不斷獲得發展。
但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事故后,公眾對核電是否安全的關注空前強烈,我國也出臺了嚴厲的“國四條”。
不過福島核事故與以前的切爾諾貝利及美國三哩島核電廠事故并不相同,相比他們的事故因技術落后,設備故障及人為操作失誤觸發,福島事件則由九級大地震加上15米高的海嘯等不可抗力的外部事件造成。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冠興也公開表示,2011年實施的核設施綜合安全檢查結果表明,我國運行和在建核電機組基本滿足我國現行核安全法規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最新標準的要求,安全和質量是有保障的。
去年以來,我國日益凸顯的大氣污染問題則再度將核電這種綠色能源拉回前臺。
千億投資或在未來7年落地
去年10月份,國務院通過了《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積極推動核電建設。
今年兩會期間,湖南代表團建議國家盡快重啟內陸核電建設,同時建議將裝機容量500萬千瓦、總投資超過600億元的桃花江核電站列為首個內陸示范核電站。
據國家電力規劃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初步估計核電的裝機容量可能達到至少1億千瓦時,剔除目前在建和已經運營的,未來至少有60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需要完成,以每千瓦投資1.3萬元計算,未來7年至少還有7800億的投資,其中設備投資部分近4000億。
核電設備公司迎來機遇
上個月宣布投資商業運營的寧德核電站(“二代加”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一期工程建設4臺單機容量為108.9萬千瓦的核電機組,總造價520多億元。寧德核電4臺機組的主設備80%在國內采購;土建、安裝、海工等工程施工也全部由國內企業承擔。
上海核工程研究院專家翁明輝說:“從制造成本上來看,‘二代加’是成熟的技術,相比來說AP1000(美國西屋公司設計開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建設中的問題很多,剛開始可能會導致造價高,但是AP1000比‘二代加’系統上簡化很多,隨著技術的成熟造價會慢慢降下來。”
隨著核電投資的重啟與規模加速,數千億元的設備采購量將釋放。在核電站固定資產投資中核電設備投資占50%左右,是核電投資最主要的環節。核電設備包括核島、常規島和輔助設備三部分,分別占電站總投資的23%、15%和12%。
據了解,目前AP1000國產化程度達到50%左右,國家現在優先重點支持主要設備研發。齊魯證券認為,目前具備核島成套設備制造能力的國內企業主要集中在中國一重、二重重裝、上海電氣重型廠等數家重型裝備企業;而常規島設備制造則主要集中在三大電站裝備制造集團——上海電氣、東方電氣、哈動力。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從AP1000的設計方案上看,縮減了大量輔助設備,對供貨2代核電站閥門、泵、管道、電纜的供應商以及建筑承包商而言,未來需求量將出現下滑,因而對制造商在輔助設備項目上的預期業績將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