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兩會期間,連日的霧霾以及沙塵暴,讓與會人士對北方地區的空氣質量有了切身感受。一些能源以及工業制造領域人士發出呼吁,我國能源結構和輸送方式的調整必須加快步伐,一方面要煤電一體化,西電東送,通過建設堅強、智能的特高壓電網輸到東部沿海地區去;另外一方面,要加大清潔能源(如天然氣)在各個領域的推廣應用。
霧霾天氣在今年春季特別多發,而且在京津唐地區更顯著一些。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認為,霧霾有5個成因。一是工業排放的廢氣。“我們現在的能源絕大多數還是化石能源,一年35億噸的煤,加上進口有4億多噸的石油,100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工業燃燒了以后,放出來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化物如果沒有經過處理,或者經過處理以后沒有達到標準,容易形成大氣中的細微顆粒。”二是火力發電。火力發電占到整個發電能力的70%,所以在火力發電的脫硫脫硝上還要下大力氣。三是汽車排放。四是民用取暖、做飯燒煤。五是生態的破壞導致沙漠化、草原的退化,帶來大量粉塵。
李毅中認為,一定要標本兼治,而且要重在治本。“發電還需要按照國家的新標準繼續投入,繼續改造,讓它排煙能夠符合標準。每個行業只要燒煤都有問題,像建材、水泥、化工。工業上除了燃燒產生的尾氣以外,還有一些粉塵,比電力方面的治理難度要更大一點。在霧霾嚴重的時候,一批廠子把它停掉,這是治標的辦法。治本的辦法是要對生產工藝進行改進,比如說鍋爐燃燒,這樣里邊的氮就少了,比簡單的治理更近了一步。”
李毅中認為,最根本的還是調整結構,煤電一體化,西電東送。對此,上海電力公司總經理馮軍表示,通過積極發展特高壓輸電,構建起堅強的特高壓骨干網架,能夠顯著增強電網大規模、遠距離輸電能力,促進煤、電就地轉化,變輸煤為輸電,逐步改變過度依賴輸煤的能源輸送格局,在優化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時減少能源輸送過程中的能量損失和污染排放。
據了解,長期以來,我國能源資源配置方式過度依賴輸煤,電力發展以分省(區)自我平衡為主,交通運輸壓力越來越大。2011年全國鐵路煤炭發運量達22.7億噸,占鐵路貨運量、煤炭產量的58%、65%,分別比2006年提高了7個、5個百分點;汽車運煤超過5億噸,消耗的是高級燃料,運輸的是低附加值的化石能源,公路持續嚴重擁堵、不堪重負。此外,長江沿岸每30公里、南京至鎮江段每10公里就有一座電廠。電站布局越來越密集,廠址選擇越來越困難,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
馮軍表示,通過統籌規劃建設特高壓電網和西部煤電基地,2020年中東部地區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55萬噸/年,全國可減少環境損失45億元/年;同時,可以加快將西部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通過東西部對口支援等方式,引入東部的資金、先進技術和一流人才,在西部建設先進環保的能源基地和特高壓輸電設施,彌補環境治理資金缺口,加快西部經濟發展,切實改善民生、就業狀況和環境污染狀況。
李毅中呼吁,在調整能源結構的同時,也要盡可能用清潔能源來代替傳統能源,比如風電和太陽能發電。“我們好多戈壁灘、沙漠地廣人稀,搞太陽能發電有氣候條件,也有地理條件,但是發了電以后當地用得很少,那就要上網,從政策上國家給予支持,然后把發的太陽能電上電網以后通過超高壓輸電輸到東部來,經濟上更加合算,而且是完全符合能源環保要求的。”
河南天倫集團董事長張瀛岑認為,需要積極利用清潔能源代替傳統汽油、柴油,尤其是可以利用天然氣來代替汽油、柴油的使用,因為煤、柴油燃燒后排出來的是大量二氧化碳,而且有毒物質非常多,還伴有臭味、毒味、污垢等。而天然氣燃燒以后排出來的是水,只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與煤、柴油相比,在二氧化碳也有的情況下,比汽油和柴油要降低43%。這就是天然氣環保的功能。
而針對車輛、尤其是早些時候的公交車使用天然氣之后“燃料提不起勁”的情況,張瀛岑表示,現在的生產廠家直接生產出來的客車、貨車就是使用天然氣的,且大部分都是LNG天然氣,所以并不影響車的正常提速等問題。
“真正污染最厲害的還是中型車、客車、中型貨車。此外,包括水污染最厲害的就是輪船,為什么有的人在船上看到那個柴油船后面飄著油花,其實對水污染是很大的。”張瀛岑說。
對此,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胡可一則建議,應積極推進內河(特別是城市內部河道)電動船舶開發應用,加快綠色動力裝置研發、升級換代:包括小型電力推進系統、高性價比船用電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小型柴油機“減排后裝套件”與LNG雙燃料柴油機的研發;加大內河、沿海船舶LNG單燃料、柴油與LNG雙燃料動力改造技術應用和LNG燃料后裝套件、安全保障等問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