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歐盟對華光伏產品開始強制登記,壓在國內光伏行業身上的雙反大棒已經進入倒計時。就在昨天,國內幾家光伏巨頭不約而同有了“大動作”。分處產業鏈上下游兩端的兩家行業巨頭英利綠色能源、保利協鑫開始了供應鏈合作。尚德電力則在昨日被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進入破產重整。行業專家表示,光伏行業已進入洗牌周期。
昨日,英利、協鑫開始抱團。光伏上游原材料多晶硅價格的上漲,無疑是二者合作的直接刺激因素。世界多晶硅市場領域長期被美國Hemlock、德國瓦克等幾大國際多晶硅寡頭壟斷,產品供應價格也多是由這些企業來決定。由于中國對歐盟多晶硅反傾銷初裁的臨近,光伏研究機構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太陽能級多晶硅提價幅度達15%。以保利協鑫為例,春節后多晶硅價格已由最初的每公斤110元提至了每公斤150至180元。“一些國外多晶硅企業在初裁出來的這段時間,趁機低價傾銷,這自然引發了國內行業的警惕。”國信證券電氣設備新能源行業分析師張弢表示。
國內另一大光伏巨頭尚德電力的日子卻并不好過。昨日,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據《破產法》裁定,對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實施破產重整。截至2月底,包括工行、農行、中行等在內的9家債權銀行對無錫尚德的本外幣授信余額折合人民幣已達到71億元。接連陷入債務違約事件中的尚德最終宣布破產,并在昨日換帥,宣布周衛平為尚德新任執行董事兼總裁。尚德股價也從2007年的85美元高點,跌至昨日開盤時的0.6美元以下,深陷泥潭。
“國內光伏行業已經進入洗牌周期。”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由于歐美市場的雙反調查、中國對歐提出多晶硅雙反調查、國內對光伏業系列鼓勵政策的出臺,目前光伏產業的生存環境已經發生變化,“直接從行業退出、在國外設廠、行業鏈條整合,國內的光伏企業將要面臨著這三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