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媒體報道稱,發改委已下發《關于完善光伏發電價格政策通知》的意見稿,業內人士分析,雖然不是終稿,但補貼政策不及預期是大概率事件,國家的意圖還是要進一步淘汰過剩產能,洗牌是行業主旋律。除了補貼政策不及預期的利空消息,歐盟“雙反”追訴期也于本月確立,國內光伏產業正面臨又一輪“倒春寒”。
補貼力度低于預期
上海某分析師告訴記者,此前,市場一直期待三大政策支持光伏產業,分別是并網、補貼、銀行貸款,目前看來,并網、補貼已基本落實,下面就看銀行貸款政策了。
此次公開的意見稿建議,新疆地區光伏上網電價下調到0.85元/度,甘肅、青海、寧夏、內蒙等地下調到0.75—0.85元/度,西藏地區下調到0.95元/度,其他統歸為四類資源區下調到1元/度。分布式光伏發電自發自用部分補貼價格定為0.35元/度。
上述分析師解釋,執行分布式補貼政策的原因是,國內不同地區日照條件有區別,青海、內蒙古等地每年的光照時間長,補貼就相對少。不過這次補貼政策的力度不及預期。自發自用這部分,原來之前期待的政策是0.4元—0.6元/度,現在可能只有0.35元/度到0.4元/度,而且這次明確了,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由電網按照當地脫硫脫硝電價售出,不存在補貼,而之前的預期是與自發自用部分一樣享受補貼。另一個是鼓勵競價上網,這次的補貼額度只是一個標桿單價,各地的補貼不會高于這個價格。
國家補貼不及預期,光伏企業卻急于獲得政策扶持。昨天,億晶光電公司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沒有收到正式的補貼政策,光伏企業還是在等待政策。南玻A的內部人士也表示,未來光伏行業的扶持政策應該會越來越多。
淘汰過剩產能是方向
業內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分布式自發自用的補貼力度顯著低于預期,表明國家對產業整合、促進成本下行的重視程度,高于對激活國內市場的重視程度,短期來看分布式光伏發電推廣面臨較大壓力。從一個側面可以反映出部分主管部門的態度:并不想在過剩產能充分淘汰前,過度補貼國內市場。
國內光伏產業產能過剩情況的確不容樂觀,以原材料多晶硅為例,中國光伏產業聯盟主席朱共山表示,“目前,國內多晶硅產業90%的企業已經停產,這個高科技新興材料產業遭遇生存危機,我國目前的產業政策應該是扶優扶強。”
而國內光伏產品在價格上也不存在優勢,上述分析師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多晶硅現貨價格基本維持在16美元/公斤左右,國內成本最低的保利協鑫成本在17美元/公斤左右,其他稍微好一點的成本在20美元/公斤左右,不少小企業的生產成本在30—40美元/公斤之間,而國外進口的多晶硅價格遠低于國內平均水平。
禍不單行
除了扶持力度不及預期,國內光伏產品出口也面臨危機。3月5日歐盟委員會表示,自3月6日起,將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進行強制進口登記,這意味著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追溯期確立,即在6月6日當歐盟裁定雙反稅率以后,也將對這三個月進口歐盟的光伏產品追加稅率。
光伏產業協會一位人士認為,6月歐盟雙反初裁之后,中國光伏產業將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刻。“至少一半的光伏企業將倒閉和破產,其中不乏行業巨頭。”
國際貿易環境惡化,產能過剩,國內光伏產業在2013年或將延續虧損態勢。上述分析師表示,2013年,國內光伏行業還是以洗牌為主。
根據同花順數據,去年光伏上市公司普遍呈現虧損,滬深兩市以光伏為主業或以光伏為核心業務的32家公司,預虧的有13家,占比42%;預減的有12家,占比36%;僅4家預增,占比為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