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電網重慶市電力公司總經理孟慶強:
加快建設特高壓輸電通道
孟慶強告訴記者,重慶地處四川盆地邊緣,受地理環境和經濟快速發展等因素影響,環境容量有限,曾于今年1月14日發布首個霧霾天氣黃色預警信號。
他說,分析霧霾成因,客觀上講是受冬季不利氣象條件影響,根本原因還是燃煤、車船、工業等污染排放量大,遠遠超過環境承載能力。電力是傳統的燃煤大戶,作為電力工作者深感責任重大,應以此為警示,大力發展水電、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加快特高壓發展,把西部、北部煤電和西南水電、“三北”地區風電等清潔能源輸送到電力負荷中心,改變電源過度集中在中東部的不合理布局,解決中東部日益加劇的環境問題。
孟慶強代表表示,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他將重點關注加快推進特高壓入渝工程。重慶市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推進改革開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然而,重慶市自身資源稟賦不足,貧煤、少水,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資源不占優勢,預計“十二五”末重慶市能源對外依存度接近50%。從重慶近年來及中長期電力供需形勢分析,外購電需求不斷加大,現有跨區跨省輸電通道容量受限,保障電力供應的壓力日益增加。迫切需要新增特高壓輸電通道并加快建設。提速雅安至重慶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通道建設、加快新疆哈密北至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通道前期工作十分迫切。特高壓入渝后,可以保障重慶電力可靠供應,也可以改善環境質量,減少霧霾天氣。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大唐集團總經理陳進行:
加快轉變電力發展方式
陳進行說,發電行業處于國民經濟安全的關鍵領域。在我國以煤為基礎的能源格局下,火電仍是未來一個時期的主力電源。但是,火電企業在生產清潔能源的過程中既消耗大量煤炭,也會產生大量污染物。2012年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1.44億千瓦,其中火電8.19億千瓦,占71.59%。2012年電力行業耗煤18.69億噸,消耗了全國一半以上的煤炭。
陳進行說,發電行業必須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建設美麗中國的艱巨任務中主動承擔責任,有所作為。一是加快轉變電力發展方式,加快電源結構調整步伐,積極有序發展水電,有序發展天然氣發電,加快發展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安全高效發展核電。二是加快火電機組結構調整步伐,全面淘汰落后產能,積極發展熱電聯產及大型節能環保型機組,促進煤電的高效清潔發展。三是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強設備綜合治理改造升級,加快環保設施建設步伐,加強過程控制和監管,全面降低電力生產能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四是加強水電、風電及太陽能發電建設中的生態保護,同步實施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植被保護等措施。五是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加大推進粉煤灰、脫硫石膏、廢水等廢棄物直接利用、合作利用和無害化利用的力度,減少土地資源占用,防止出現二次污染。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梁鐵城:
加快實現“煤從空中走”
梁鐵城代表感慨地說,當人大代表這幾年,每年他最為關注的都是內蒙古電力外送通道建設問題。
梁鐵城代表提供了一份數據:去年內蒙古電力裝機7828萬千瓦,發電量3341億千瓦時,在我國分別居第一和第三位。但是,外送電量只有1337億千瓦時,占全國跨省送電量的18.5%,與之相比,去年內蒙古煤炭產量10.6億噸,外運卻達到6.6億噸,占全國外運量的40%左右。外送電量折算為煤炭約8000萬噸,僅占煤炭外運的12%,正因為煤炭外運多,電力外輸少,才會造成公路鐵路的長期擁堵。內蒙古的大型能源基地距離華北、華中、華東等負荷中心約600公里至1500公里,是特高壓輸電的經濟合理距離,真正實現“煤從空中走”,盡快建設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是內蒙古干部群眾近年來最大的愿望。
事實上,我國特高壓輸電技術已經成熟,建設遠距離的電力外送通道已不存在技術上的問題。梁鐵城代表說,由于沒有遠距離、大能力的電力外送通道,內蒙古“窩電”現象嚴重。作為人大代表,他會堅持不懈地將這條建議提下去,直到內蒙古電力外送通道建設從規劃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