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多晶硅“雙反”初裁延遲 歐盟強制登記進口光伏產品
2月20日,原定是商務部發布對美韓、歐多晶硅“雙反”初裁的日子。當日,記者從多方渠道了解到,初裁日期被推遲,主要原因是受春節放假、時間相對緊張所致。然而,在中國尚未還擊美韓、歐“雙反”之時,歐盟針對中國的一記重拳已經迎面而來。記者獨家獲悉,2月20日,歐盟已經正式宣布從3月起對進口歐盟的光伏產品進行強制登記,按照歐盟“雙反”時間表,5月初將公布初裁結果,此舉意在對我國光伏企業未來追溯征稅做好準備。由此來看,各國之間光伏行業“雙反”貿易戰你來我往,激戰猶酣。
多晶硅“雙反”初裁延期
受初裁預期影響,2月19日國內多家多晶硅企業股價應聲漲停,2月20日初裁的推遲,當日股價上漲能量明顯不足。
“由于中國春節放假,所涉及的部分流程尚未完成,國內多晶硅‘雙反’的初裁將被推遲到3月份。”一位參與多晶硅“雙反”調查的業內人士說,“應該在3月份的某一天吧!
該業內人士還透露,國內對歐盟提起多晶硅調查時間相對較晚,也是影響此次初裁推遲的主要因素。
他介紹,自2012年3月份,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雙反”之后,國內多晶硅行業即向商務部提出申請,要求對美、韓進行多晶硅“雙反”調查,當時并未涉及到歐盟。國內對歐盟不會對華“雙反”也尚存期望,但在2012年7月,歐盟正式宣布對華光伏產品進行“雙反”調查后,商務部將歐盟也一同納入此次多晶硅“雙反”調查之中,并于2012年11月1日正式對其提起多晶硅“雙反”調查。
“按照相關程序,‘雙反’涉及到收卷、無損害抗辯、反駁評論等多項流程,走完所有的環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從對美韓多晶硅‘雙反’來看,時間已經相當緊張。”上述業內人士表示,“但在增加歐盟之后,整個調查將以對歐盟提起調查的時間為準,即從2012年11月1日開始,時間上明顯過于緊張。”
歐盟為“雙反”做征稅準備
國內多晶硅“雙反”調查初裁日期延后,使美韓、歐多晶硅企業獲得喘息機會,但歐盟似乎仍卻并不領情,其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制裁的步伐仍在不斷加快。
“2月20日,歐盟正式宣布從3月起對進入歐盟市場的光伏產品強制登記。按照歐盟對華光伏產品‘雙反’時間表,5月份將出臺初裁結果,中國光伏企業被追溯征稅在劫難逃。”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中國商務部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歐洲是全球光伏產品的最大市場,也是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的主要地區,2011年中國光伏電池對歐出口金額204億美元,約占同期該產品出口總額的73%。2012年9月6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光伏板、光伏電池以及其他光伏組件發起反傾銷調查,挑起了全球最大的單起貿易爭端。歐盟委員會表示,一旦傾銷證據確鑿,將可能采取貿易保護條款對中國產品征收9個月臨時反傾銷稅。
歐盟對華光伏企業征收高額反傾銷稅將是中國光伏產業的重大災難,國內很多光伏企業將面臨生死大考,大批企業有破產之憂,約30萬從業人員將受到沖擊。
“春節前,商務部剛剛有領導與歐盟進行相關交涉,前腳回來后腳就打過來,真夠不客氣的!鄙鲜鰳I內人士無奈地說。
國內“雙反”應屬正當防衛
自2011年11月美率先對華展開“雙反”之后,國內光伏產業又連續遭遇幾起“雙反”案件,雖然身經百戰,但在應對之時仍常陷被動局面,還擊也略顯無力。
“國內正在改變一貫慢半拍的局面,商務部也在積極地針對多晶硅傾銷進行調查,并出臺了應對措施,對此次初裁前三個月突擊進口的多晶硅進行登記!鄙鲜鰳I內人士說。
“別人打了你之后,你才打別人,很容易被說成是打擊報復。如果僅簡單地以傾銷事實為依據,只要存在傾銷現象就采取‘雙反’措施屬于正當防衛無可厚非,案件也就會變得比較容易理清!鄙鲜鰳I內人士說,“而現在的情況是你反我,我接著反你,幾件不同的‘雙反’糾結在一起,就很難說清楚事物的本質了。”
據了解,國內多晶硅“雙反”是由江蘇中能硅業、江西賽維LDK光伏硅科技、洛陽中硅高科技、重慶大全新能源共同發起。這四家企業是目前國內最大的4家多晶硅企業。國外多晶硅企業對我國的低價傾銷已經對我國多晶硅產業產生極大沖擊,超過90%以上的企業已經倒閉或即將關停。
從海關統計數據看,2011年中國總進口多晶硅為6.4萬噸,其中來自歐盟的多晶硅近1.5萬噸,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提供的平均60美元/千克的價格,總價值超過230億人民幣。2012年,全年進口的多晶硅也已經超過8萬噸。在2012年7月20日商務部發起對美國和韓國的多晶硅“雙反”后,以德國瓦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為首的多晶硅硅料進口傾銷力度更大,市場份額一度占據70%以上。
四家企業期望在最終的裁決中,商務部能對美韓、歐三個區域多晶硅廠商征收40%-50%的懲罰性關稅。
“這個價格是基于成本價的基礎,目的是杜絕低價傾銷,如以去年12月份傾銷價格16.4美元/千克計算,征收的價格約24-25美元/千克,只是回到‘雙反’之前7-8月份的水平。”上述人士說,“相對于美國對中國光伏電池廠商征收最高達249.96%的懲罰性關稅,中國征收額度的范圍比較合理,只是維持了一個公平的、微有利潤的價格區間!